潘璋(?-234年),字文贵,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吴国将领三国时期。潘章年轻时家境贫寒,跟随孙权后得到赏识。此外,他勇敢而不断地升职。他一生都在为孙权东征西讨。他在合肥、关羽、夷陵、江陵的战斗中多次取得了成就。但它奢侈贪财。常常设立军市,再次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的功绩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被陈寿称赞为“江表虎臣”。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潘章俘虏了关羽,夺取了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并描述了在夷陵战役中被父亲报仇的关兴杀害,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小说效果。
[img]65076[/img]
潘章是东吴名将,但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被谁杀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方向无疑是潘章。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件事。在这里,我们只谈潘章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时,潘璋跟着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经常赊账买酒。债主上门催,潘璋说等我以后大富大贵再还。孙权认为这样的流氓很可爱,所以他让他招募士兵,得到100多人,孙权让他带领他。因为在讨伐山贼时立功,任其他司马。潘章担任吴郡刺奸官期间,盗贼绝迹,因此被提升为豫章郡西安县长。刘表任荆州刺史时,百姓屡遭贼寇侵扰,自潘璋担任西安县长以来,贼寇不敢入境。邻县建昌强盗作乱,让潘璋转领建昌县令,加官武猛校尉。潘璋任职后,讨伐惩治百姓恶人,一个月后全部平定下来。潘璋还召集当地散兵游勇,带领800人返回建业。由此可见,潘璋的行政能力依然十分突出。
当然,动乱时代更注重军事能力。在合肥战役中,魏国将军张辽突然从城里杀出,江南诸将没有防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及其部队全部败逃。潘章因位置在后面,便驱马向前,横过马头,斩断了宋谦、徐盛军中的两名叛逃者,这才停止了溃散,士兵们又回头接战。孙权欣赏他的勇敢,任命他为偏将军,让他带领百校部队驻军半州。
[img]65077[/img]
孙权讨伐关羽时,潘璋和朱然截断了关羽的退路,来到临压,驻扎在夹石上。潘璋的司马忠活捉关羽,以及关羽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孙权立即将宜都郡的巫县和归归二县分为固陵县,任命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并封为溧阳侯。甘宁死后,他的部队分配给了潘璋。刘备东征服了吴,潘章和鲁迅一起抵抗了刘备的进攻。潘章杀死了刘备的护军冯席。由于杀害了许多敌人,孙权任命潘章为平北将军和襄阳太守。魏、吴与荆州战争期间,潘璋与其他将领一起抵抗夏侯尚,后驻陆口(现在在湖北省嘉鱼县)。孙权称帝,任命潘璋为右将军。
潘章能俘虏关羽,杀死刘备的护军将军冯习,拒绝对抗魏国征服南方将军夏侯尚。可以看出,他的军事能力并不普遍。潘章虽然粗鲁凶猛,但他有严格的禁令,喜欢做出贡献。他带领的兵马只有几千匹,但让人觉得好像有一万匹兵马。潘章还在战斗中设立军事市场,其他部队也依靠他的军事市场补充军事物资。
然而,潘章有很多军事成就问题,可以称之为问题官员。他天生奢侈,晚年变得更糟。他的衣服和器皿超出了他的身份,并与他人进行了比较。更糟糕的是,对于一些富有的官兵来说,潘章会杀了他们,夺走他们的财产。像这样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事情经常发生。监察官报告了潘章的违法行为。孙权珍惜他的功劳,总是原谅他而不问他。
[img]65078[/img]
潘璋在《三国演义》中被关羽的儿子关兴杀害。实际情况是潘璋死于嘉禾三年(公元234)。建安元年(公元196),孙权任阳羡长时,潘璋跟随孙权,到死时,应在60岁左右。考虑到三国时期的人均寿命,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年龄。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2年,潘璋死前12年。虽然小说中有很多虚构的东西,但是这种使用真名真事的人物,为什么会让他早死呢?除了小说作者杀关羽得到报应外,这是否与潘章的行为不端有关?作者的想法是,这样的人不应该有好的结局?
潘璋的儿子潘平没有学会父亲打仗的能力,而是继承了父亲的无良行为。潘璋死后,他被流放到会稽。
三国时期,功臣爵位一般由儿子继承。除了一个继承父亲爵位的儿子,皇帝还会额外降恩,给另一个儿子爵位。潘璋很早就被封为溧阳侯,儿子死后是否继承了爵位还不得而知。潘璋死后,《三国志》写道,儿子潘平被流放。不知道是爸爸把儿子弄坏了还是儿子坑了爸爸。虽然这个账目不清楚,但有一件事可以说清楚,父子俩都是品行不端。
潘璋杀关羽的将军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