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前68年),字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霍光是汉朝的中兴大臣。他在统治期间占领了世界,但结局悲惨。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些层面上,霍光的失败可能在于齐家。没有照顾好我周围的人,尤其是我的妻子和孩子。
[img]64160[/img]
霍光跟随汉武帝刘彻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去世后,霍光正式接受了汉武帝的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他与骑自行车的将军、金日、左将军的上官、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协助政府。霍光接受了汉武帝的家业后,掌握了汉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决于光”。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在西汉就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包括霍光,另一个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兄弟俩的功勋不相上下,一个驰骋沙场,一个辅政在内,前后在西汉风光了50多年。
霍光忠心协助汉昭帝刘弗陵,并以汉昭帝的信任粉碎了上官杰、桑弘羊、燕王旦等多次夺权阴谋。此后,不仅霍光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重要职务,霍氏势力达到了顶峰。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他没有儿子,霍光拥有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曾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政朝政,并得到了宣帝的许多奖励。霍光执政20年后,逐渐实现了“文景之治”后的又一繁荣局面,历史上被称为“昭宣中兴”。
这时,霍氏势力比以前好多了。他的宗族和子弟都是高官。霍氏势力盘根错节,深深扎根于朝廷,枝繁叶茂,“党亲连体”,他的大部分宗族都是非歹徒。刘询知道霍光家族在朝鲜的势力长期繁荣,不能善良。继位之初,霍光说要归政时,宣帝谦虚不受霍光的影响,继续控制朝政。大臣们提前请示霍光,然后向宣帝报告。霍光每次入朝拜见,宣帝都很害怕,如果背上有芒刺,表面上却做出了虚自敛容的态度,礼下之已已。即便如此,还是不可避免地与霍氏家族发生冲突,给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img]64161[/img]
霍光对刘询既有恩又有功,刘询既尊重又害怕刘询。这种复杂的君臣关系为霍光死后霍家族的灭亡奠定了基础。这种大臣对皇帝的压力,大部分皇帝都是秋后算账排放释放的。比如明代权臣张居正和霍光的情况差不多。然而,霍氏家族真正惹上身麻烦的根源远不在这里。主要原因是霍光治家无方。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聪明的女人,而对霍光来说,正是一个霸道的女人把他推到了悬崖上。
霍显原本是霍光正室的嫁妆侍女,妻死扶正,后来生了孩子,成了家庭主母。她骄傲、奢侈、傲慢,尽最大努力将与自己性格相同的女儿霍成君嫁入宫中,买下了御医。在宣帝即位的第三年,她毒死了怀孕的徐皇后。这就是后来灭族事件的原因之一。妻子太傲慢了,下面的侄子和奴隶可想而知。
[img]64162[/img]
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依然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华无度。有人给宣帝写信,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子孙用事,越来越傲慢,长此以往,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霍氏权力。霍氏不愿意被削权,于是秘密谋趁机杀平恩侯许广汉、丞相等人,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废除宣帝,立霍禹,然后阴谋被揭露。公元前65年,宣帝决定一起计算新账和旧账,清理霍家。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霍显和霍氏女眷兄弟都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杀人数十人,惨遭灭族大祸。
从霍光的例子来看,不难看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官,除了自己的德才兼备之外,照顾好身边的人,尤其是配偶是非常重要的。
汉代中兴名臣霍光结局悲惨是自找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