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七击匈奴,总战绩:斩首4万多人,俘获匈奴男女(人民)数千人,还抓获牛羊等畜生数百万人。去病,六次出征,第一次没出战,所以一共五击匈奴。总战绩:斩首12万余人,杀单于大父、折兰王、卢胡王,生擒单于季父、酋涂王,促降浑邪王,未抓获牛羊等畜生记录。
[img]61531[/img]
两人的第一次攻击有相似之处。卫青的第一次攻击是在李光和公孙敖与匈奴主力作战时,率领1万名骑兵袭击龙城,斩首700名骑兵。霍去病第一次跟随将军卫青。当卫青率领主力吸引匈奴时,他率领800名骑兵发动了一次突袭,斩首2050人,杀死了他的父亲(祖父)和季的父亲(叔叔)。
第一次攻击,卫青和霍去病的人均斩首比例约为1-40。换句话说,霍去病的斩首效率是叔叔卫青的40倍.
从总斩首数来看,卫青七次斩首4万多次,霍去病五次斩首12万多次。总斩首数的比例约为1-4,即霍去病斩首的综合效率是卫青的四倍。从斩杀和捕获匈奴高级官员的角度来看,霍去病远优于卫青。
当然,霍去病在逮捕牲畜和匈奴家属方面远不如卫青。卫青逮捕了数百万头牲畜,霍去病的逮捕记录似乎为零。
有一种观点认为,魏青逮捕牲畜具有重要意义。匈奴的生活基础是牛羊和其他牲畜。一旦牛羊被逮捕,匈奴的生活和生产将受到重大影响。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但从本质意义上说,斩首的意义远远大于逮捕牲畜。
[img]61532[/img]
毫无疑问,斩首的数量是衡量结果的最重要指标。毕竟,人才是战斗力最直接、最基本的来源。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没有牛羊。只要有人,他们就可以抚养和抢劫。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最重要的战术规则之一是以斩首为目的。这是一种极其残酷和血腥但也非常有效的战术打法。如果说秦国的统一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那么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过程是极其残酷和冷血的。
第二,匈奴的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是人口非常少。一般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成长为一名具有战斗力的合格士兵。这个生长周期比牛羊长很多倍,所以一旦人口损失过大,恢复时间就很长。这就是为什么战国时期著名将军李牧在一场战役中斩首匈奴10万元,导致匈奴无法南下20年。而且如果一次斩首超过30万,匈奴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img]61533[/img]
第四,当时汉军的策略是主动进攻。主动攻击有其优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劳动者攻击遥远,损失巨大。因此,我们必须集中所有的力量,迅速击败对手的活力。如果是一场消费战,那么汉朝将无法支持频繁攻击造成的巨大消费,事实上。@ 斩首是击败敌人战斗力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间接削弱对手的效果无疑要小得多。
作为三军指挥官,他的首要职责是消灭对方的主力军团,没有必要与牲畜竞争。此外,派公孙敖、公孙贺或任何人去抓牲畜可以做得很好。
揭秘谁是成就武帝刘彻盛世的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