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多年的前两个淮河盐运送卢见曾,收到了纪晓岚的一封信。信中没有写一个字,只有一撮盐和一撮茶。卢见,一个进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了这封无字信中隐藏的信息:“盐导致空虚,立案侦查(茶)”。
[img]60552[/img]
纪晓岚,正名纪昀,清朝中叶学术领袖,乾隆第一御用文人。侍君几十年,官居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尚书...这是清乾隆33年(1768年)夏天和他有关的事情。
这一天,退休多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山东德州家中,收到了儿女亲家纪晓岚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纪晓岚打发人连夜从京城到德州的。卢见曾经打开信封,惊呆了。原来这封信里里外外都没有字,只装了一撮盐和一撮茶。同属进士出身的卢见曾,目光扫过这两撮盐、茶,吓出一身冷汗。他看懂了这封无字信中隐藏的信息:“盐引亏空,立案侦查(茶)”。
自宋代以来,盐引一直是政府允许商人运输和销售盐的证明。清乾隆十一年以来,负责主产区盐政事务的两淮盐政使、盐运使在发放“引”证时开始收取手续费。这个费用也叫盐引。每“引”盐200斤,收引银三两。在接下来的22年里,引银总数超过2000万。这么多钱,没有一两个回国库,都进了盐政、盐运等盐官的口袋。这种贪污公款的行为,上上下下心照不宣,只有皇帝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卢见曾经用盐运输那些年,自然也捞了不少盐引银。多年来,这件事从来没有人问过,一直安全无事。卢见曾经没想到,今天东窗事件,朝廷要来查处。
[img]60553[/img]
原来,今年春天,新任盐政龙拔世“不会做人”,为“引”银分赃不均,与同事闹翻。愤怒之下,向乾隆奏报,将侵吞盐引案全抖搂出。乾隆又惊又气,忙着召开皇前会议,与包括纪晓岚在内的几位近臣商定:派人秘密侦查,查明后一一严办。会后,天色已晚,纪晓岚彻夜未眠。本案涉及二女儿公公卢见曾。一旦发现卢家完蛋,女儿就无法逃脱株连。聪明的纪晓岚,自以为无字信是一个不留线索的泄密妙计。聪明反而被聪明误了。他派人到山东给卢家送信情事,全部被他的政敌和珅探听见并演奏乾隆。
纪晓岚通风信后的第三天,乾隆皇帝单独召见了他,“虽然你没有写一个字,也没有说一个字,但通风信,证据是确凿的。”乾隆皇帝打开了他最看重和欣赏的“清朝第一才子”,并指示:“纪云从轻地保卫乌鲁木齐。”
[img]60554[/img]
乾隆皇帝热爱诗歌和文学,附庸优雅,周围没有纪晓岚,对文化生活的乐趣也少了很多。不到三年,纪晓岚就被“特赦”召回首都。不仅官员恢复了职位,官员也变得越来越大。
清朝纪晓岚曾写无字信通风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