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今河北省玉田县人,现玉田县为古无终国),东汉末年隐士。
成名于幽州,曾被州牧羊人刘宇指派到首都长安。在公孙赞受到迫害后,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无尽的县。他和所有的宗族成员和其他前来依附的人一起住在县里的徐武山里,在山里种植农业,田野被推荐为领导者。
[img]57548[/img]
网络配图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田成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保护一方的稳定,抵御外来入侵。经过多年的努力,田的徐无山不仅成为幽州稳定繁荣的象征,也让幽州的少数民族感到敬畏。吴桓、鲜卑等人也派使者送礼物。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部北征乌桓。由于田野出名,熟悉当地情况,曹操派人到徐无山征召田野。田野毫不犹豫地立即收拾行李,加入曹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石和勃海县县长。但田野不愿就职,要求参加北征乌桓大军。曹操见田野态度坚定,同意田野的要求,让田野随军参战。
同年7月,曹军进入田野家乡无尽县。这时,在降雨季节,道路泥泞,难以行军。敌人用重兵守卫着重要的地方,曹军的进攻受阻。曹操很担心。他特意找到田野询问对策。田野提出:让军队悄悄改变行军路线,从卢龙口穿过檀香木,穿过敌人空虚、无兵守卫的地区。这条路既近又方便。当它没有准备好攻击敌人时。
田野的建议让曹操豁然开朗。在田野的指导和指导下,曹操大军秘密来到徐无山,直接走出卢龙塞。曹军拓宽了500英里的路面,通过平冈直接走出柳城,直到距离柳城近200英里才被敌人发现。
[img]57549[/img]
网络配图
曹军的突然出现使敌人惊慌失措,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与袁尚、袁富一起出兵迎战。但在猛攻下,乌桓大败,尸横遍野,毁顿和许多乌桓将领被杀,叛军降了20多万人。辽东单于速仆丸、袁尚、袁富等人,只带领数千名残兵将仓促逃往辽东,投靠公孙康。同年9月,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福兄弟,并将头颅献给曹操。到目前为止,曹操北征乌桓之战取得了巨大胜利。
战后,曹操奖励了他的功行。他把田野封为列侯,封了500户。然而,曹操的善意却被田野拒绝了。多年后,曹操回忆起田野在北征乌桓战争中的功绩。他后悔同意田野的辞职,认为这满足了田野的个人抱负,忽视了朝廷制度。因此,他再次将之前授予田野的头衔授予田野。
曹操的行为再次被田野拒绝。这时,一些官员站出来弹劾田野。他们认为田野想要完成自己的部分,违反国家奖惩标准,应该受到惩罚。曹操也犹豫了很长时间,让王子曹派和大臣们进行讨论。人们有不同的意见。
曹操为了找出田野的真实想法,让心腹夏侯敦找到田野劝说。田野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负义逃跑的人,承诺曹公的恩典活到今天,已经足够幸运了。陆龙不能作为资本进军,以换取奖励和工资。田类最后说:“将军雅知类人,犹复如此,若必须,请愿效死于前。大意是:将军理解我的想法,如果仍然坚持说服,情况是如此不可逆转,那么我只能在你面前自杀。
田野为什么不接受曹操的奖励呢?原因很简单:田野认为自己不能亲自为刘玉报仇,违背了正义,属于“志不立、正义逃跑”的人,不应该得到朝廷的奖励。
[img]57550[/img]
网络配图
田野没有利用自己的功劳来获得利益,言行一致;也不会用自己的节义换取政治资本,表里如一。
陶渊明钦佩田野的正直,后来在他的《拟古九首》诗中表达了他的敬佩: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止境。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军。
闻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已经死了很久了,乡间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有无穷无尽的传承。
直到一百年不学狂驰子。
东汉末年隐士田:拒绝曹操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