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8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享年24岁。庙号世祖,死后的号体天隆运定统建设极英瑞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孝陵,遗诏继承第三子玄烨。
关于他的死,史书上只有一句话:丁思,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但民间传说顺治皇帝并没有死,而是放弃了王位,成为了和尚。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顺治十四年来,福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
第二年九月,派使到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来京。
[img]55481[/img]
网络配图
顺治16年2月,江南湖州报恩寺著名僧侣玉林秀来到北京见福临。福临封他为“大觉禅师”,自称弟子,并要求他起法名。玉林秀一再拒绝。福临不允许,他不得不用丑陋的词来命名。玉林秀写了几个字。福临选择了一个疯狂的词,法名是“疯狂的”。
顺治17年8月,董鄂妃死于承乾宫,福临陷入痛苦,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定出家,剃光头。但后来由于孝庄皇后的干预,福临不得不答应蓄发,暂时放弃了出家的念头。但我的心完全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当然,民间传说并不比正史的明文记载更权威。然而,几年前的一次民间文物普查使顺治出家的民间传说瞬间成为真相。这是怎么回事?
河南省民权县有一座白云禅寺,建于大唐贞观元年。清朝康熙时期,白云寺的香火最旺盛,当时整个寺庙都占据了土地。 500多亩,建筑1000多栋,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并列中原四大名寺。
几年前,当民权县历史志愿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白云寺周围进行文物普查时,他们从一个村民家里发现了两幅古画。据村民们说,这两幅画是两位僧侣的肖像。
年纪太久了,两幅画像都破了,上面的题目早就消失了,只剩下坐在两端的老和尚了。然而,其中一幅肖像的一个细节令人惊讶。老和尚背后的椅子上露出了一个水龙头,也就是说,他坐在一把龙椅上。
和尚居然坐龙椅?龙椅是皇室的象征。除了这把龙椅,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细节。如果你仔细辨认,你会发现老和尚脚下穿着一双朝靴。
朝靴是大臣们上朝时穿的,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穿在和尚的脚上,这派头越来越令人难以置信。
为了找出这一点,工作人员迅速向村民询问了画像中老和尚的名字。据保存画的人说,这是以前醒来的和尚。
“醒迟”和顺治皇帝的法名“行痴”是谐音,工作人员后来翻看顺治皇帝的画像,发现画册上的顺治皇帝和画像里看到的醒迟长老非常相似。
然而,在民间传说中,顺治出家到山西五台山的清凉寺,而河南的白云寺远在千里之外,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如果醒来的长老是一个普通的和尚,这把龙椅,朝靴那又是怎么回事,里面一定有玄机。
因此,工作人员再次到白云寺仔细考察,寻找新的线索。
文化大革命期间,白云禅寺被摧毁。直到几年前,当地政府才拨款重新建造寺庙。这个规模肯定比不上当年。
[img]55482[/img]
网络配图
幸运的是,许多建筑构件仍然是原来的旧东西。工作人员在寺庙的旧仓库里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东西。在被拆除的大厅的琉璃瓦上,有一条飞舞的五爪盘龙。
最新证据显示,顺治皇帝出家了。
五爪龙是皇家独有的野兽。即使不是宫殿,也至少要给皇家一个相关的地方。白云寺可以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只有一种可能是皇家寺庙。
为了确定这一点,工作人员跑到白云寺旁边的白云村询问老人。真的有很多老人知道老人醒了,他们都发誓老人醒了就是顺治皇帝。他们都说康熙为了找父亲来过两三次,还有銮驾。
他们还说,寺庙里的镀金宝塔和五爪金龙琉璃瓦都是康熙皇帝赐予白云寺的宫廷皇家物品。据说顺治一直活到康熙49年,直到73岁。
最新证据显示,顺治皇帝出家了。
如果顺治出家了,那就该在五台山了。他是怎么来河南的?
工作人员突然想起,在研究白云寺的历史时,他们得知第二代方丈行兴和尚死后被埋回了家乡甄城县郭水坑村。有行兴和尚的坟墓和墓碑。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行兴和尚和顺治以及康熙的起源:
根据上述记载,兴兴长老不仅多次被康熙召到北京大加奖励,而且皇帝还特别批准白云寺享受皇家仪式和排场。
虽然墓碑上没有明确说明康熙为什么特别批准白云寺享受皇家仪式,也没有明确说明康熙是顺治,但除了这种可能性,还有什么能让一座不知名的寺庙得到如此特殊的待遇和荣誉呢?
就在这时,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带来了更有力的证据。原来,园林工人在白云寺种树挖坑时挖出了一块破碎的石碑。这块石碑实际上是康熙49年康熙皇帝为白云寺写的一块皇家石碑,上面有四个字“在法庭上欣赏”。
最新证据显示,顺治皇帝出家了。
每个字都有和尚的“尚”字头,下面是“田、土、巾、贝”。
“当堂”是上下写的,“常”在左,“赏”在右。也许也可以读为“常赏当堂”。
“堂”是指父母的高堂。如果是这样的话,康熙的高堂不是顺治。还能是谁?而且康熙给这块碑的时候是康熙49年。根据当地人的传说,他在白云寺活到73岁,顺治皇帝24岁出家,康熙49年恰好是73年。
@ 顺治圆寂后,专家推断这块“当堂常赏”碑是写给白云寺的。
还有一个问题,都说顺治是五台山清凉寺出的家,那么怎么能跑到河南这个不起眼的小庙里呢?
俗话说“山不高,有仙则灵”,那么这座寺庙的关键一定是高僧,而白云寺恰恰有一位得道的高僧,这位高僧是与杭州灵隐寺济公和尚同名的活佛高僧——佛定和尚。
南济公,北圆通,中原有个老佛定,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活佛。
[img]55483[/img]
网络配图
那么,佛定活佛和顺治皇帝有什么关系呢?
据民权县地方志记载,明末清初,黄河决口,黄河洪水不仅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冲走了白云寺。为了重建这座千年古刹,民权县的好男女于康熙26年前往山西五台山,请佛定活佛出山主持白云寺重建工作,在五台山修行的顺治正好是佛定活佛的追随者。顺治敬仰佛定和尚,跟随佛定和尚来到中原。
当然,有了像佛定这样的得道僧侣,有了像顺治这样的特殊人物,白云寺不仅重建得很快,而且很快成为中原著名的香寺。从那以后,佛定一直在白云寺,他忠实的追随者顺治一直留在白云寺。直到康熙49年73岁,它才老于此。
最新证据显示,顺治皇帝出家了
假如顺治出家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那么,这个事实中隐藏着更大的历史真相:
也就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弘扬过程中,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的精致安排!
随着顺治的出家,满清政权与佛教没有直接关系,自然成为中华民族弘扬佛教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历史上第一个出家皇帝坐实了 最新证据显示,顺治皇帝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