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宗顺治,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公开皈依佛教的传奇皇帝。
为什么皇帝愿意抛弃国家,穿上法衣做僧侣?世界上流传的说法无一例外是,他心爱的董鄂妃死后,万念俱灰,彻底却红尘,出家做和尚。但在清史料中,据说他在董鄂妃死后不到一百天就染上了天花,去世了,死了。
目前,仍有两位历史学家对顺治皇帝的下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近年来,顺治皇帝的下落有了新的说法。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177481[/img]
1、患天花而死,也许是假象?
据清朝历史书记载,顺治18年(1662年)正月初二,清世宗(顺治)生病,正月初七在养心殿死亡。《清世宗实录》还简要描述了顺治的病情、死前的表现和死亡情况。这句话也是第二天和第六天的“渐进”、初七殡葬天。内部大臣苏克萨哈在自己的日记档中记载:“丁思,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在清朝的所有历史资料中,顺治的死因只有几句话。他甚至没有提到他患有什么疾病和死因?一般来说,疾病——死亡,中间的过程都经过了。顺治皇帝正处于人生的繁荣时期。他没有听说他得了什么病。一个健康的人怎么能说他死了?他死后,宫殿里有传言说他患有“痤疮”,也就是说,他死于天花板。
[img]177482[/img]
此外,顺治皇帝的遗诏也值得怀疑。顺治皇帝列举了自己一生中的14项“大罪”。例如,对自己渐行汉俗,不能孝顺,与亲友隔阂等,充满了自责的语气。顺治皇帝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如此内疚和自责?这种内疚和自责似乎不符合一个少年天子去世前的最后心情。此外,在皇帝说这些话之前,没有任何内侍和大臣在场。他对谁说了这些自责?因此,人们怀疑遗诏不是顺治皇帝自己的,而是孝庄太后的。遗诏中自责的内容大多是孝庄皇太后对顺治皇帝的不满。这自然加深了人们对顺治皇帝死亡的怀疑。
此外,一些懂医学的人也做过研究。如果所谓的“天花”被感染,受感染的人会精神萎靡,精神不清,严重的人不省人事,自言自语,像邪恶一样。一个有天花的人死前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清醒的精神,可以亲自说出自己的遗诏。皇帝也是人,所以也不例外。所有“口授遗诏”的说法绝对不可信。
顺治皇帝死后,清廷掩盖了他的死因。如果他死得正常,为什么清宫档案没有提到死因,这真是一个秘密!
2、和尚出家的可能性有多大?
另一种说法,也是最广泛的民间说法,是顺治皇帝出家为僧,金庸的作品《鹿鼎记》和二月河的作品《康熙皇帝》都讲过。
事实上,顺治皇帝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痴迷于佛教。据说顺治相信佛教是受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影响。孝庄是蒙古人。他从小就受到佛教的影响,年轻守寡,所以他用虔诚的佛教来缓解抑郁症。顺治从小就和母亲在一起,言行一致,从小就对佛教感兴趣。
14岁时,顺治皇帝亲自聚集了伟大的德行僧侣简单而聪明,并与僧侣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成年后,他深受著名僧侣的影响,包括玉林、桂溪森和木陈。他越来越信仰佛教,经常在宫殿里穿法服念经。
后来顺治皈依佛教,玉林秀赋予他法名“行痴”,法名“痴道人”,又称“佛心天子”。在这些僧侣面前,顺治根本没有皇帝的架子,声称自己是三宝的弟子。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绝望了,失去了王位,逃到了五台山,成为了僧侣,并亲自写下了“僧侣”这句话,“我是西方的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落在皇帝的家里!”至今仍在流传。
[img]177483[/img]
也许顺治皇帝对董鄂妃和佛法的痴迷超出了平凡,所以民间流传顺治皇帝并没有死,而是五台山出家的观点。
但是顺治真的和尚出家了吗?目前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其中,支持顺治出家的学者以《康熙皇帝起居录》为模型,以继位后多次与孝庄太后一起前往五台山敬佛为由,坚持顺治就在五台山。礼佛这种事,可以在皇宫里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此外,在此之前,孝庄从未带着顺治去过五台山,而是“顺治死后”才频繁前往。民间传说康熙五次去五台山,名义上是礼佛,本质上是找父亲。但尘缘以顺治为“行痴”,却从未见过他。无奈之下,康熙只能在寺庙的墙上留下御笔“文殊色相在,只愿神鬼知”的诗,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父子无法认识的沮丧。
[img]177484[/img]
后来的《清代野史达官》、《顺治演义》、在《顺治与康熙》等野生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天桥下的讲故事人说唾液溅得更有说服力。然而,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顺治似乎真的有可能在五台山出家。在顺治朝退休大臣的许多笔记中,他们模糊地谈到了顺治出家的五台山,有些人去拜访他。
当然,反对派坚持认为这些都是胡说八道,顺治死于天花。至于孝庄和康熙经常去五台山,他们纯粹相信佛教,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山,所以去拜佛是正常的。
两者观念不同,各有各的理由,恐怕很难说清楚是对是错。
顺治皇帝死因在清朝史料记载中有哪些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