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南阳人李燕改名为李平,字正方。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能干而受人称赞。荆州刘表调李严到处任职,后来被刘章任命为成都县长,都以才华受到表扬。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燕率军投降刘备,成为刘备将军,为成都的平定做出了贡献。李燕还与诸葛亮、伊籍、法正、刘巴一起编制了蜀中法令《蜀科》,这也为后汉法律奠定了基础。
[img]54165[/img]
图片来自网络
建安23年(公元218年),李燕率领仅5000人,击败了聚众5万人的马秦、高胜等人。因此,李燕被刘备提升为辅汉将军,并为甘伟太守。在李燕任命太守期间,他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据说人民和官员都很高兴凿山、修建大道、修建土木、修建县城。然而,李严为人却有着自私的一面,与曹杨和王冲的下属并不和谐,导致两人一人辞职,一人退居北魏。
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东下伐吴失败,在白帝城任李燕为尚书令。第二年,委托李燕和诸葛亮帮助少爷,李燕被提升为中都护。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李严被封为都乡侯。自刘备去世以来,李燕的自私一面逐渐显现,一再为自己的私欲谋事,忘记了复兴汉朝的伟大事业。诸葛亮率军北伐时,李严负责托运粮草,但碰巧遇到大雨,导致粮草无法及时运到。李燕写信给诸葛亮退役。退役后,李燕辩称粮草为何退役,并打算将责任推卸给诸葛亮。
结果诸葛亮自然澄清了事实,李燕被贬为普通人。
李燕和诸葛亮
李燕和诸葛亮也是刘备的孤儿大臣之一。李燕被任命为中都保护,负责内外军事工作。起初,他的军事力量大于诸葛亮。然而,后来诸葛亮弹劾并成功贬低为普通人。后来,李燕逐渐对统一事件感兴趣,但关心“小惠”。
[img]54166[/img]
图片来自网络
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本想发动北伐,希望李燕离开江州守卫汉中。李燕已经是江州的老板了。他没想到汉中会逃跑。在此期间,他还希望诸葛亮能让他成为巴州的刺史。考虑到合郡为州,将形成分裂势力,这对蜀汉不利,诸葛亮没有同意。此前,李燕还鼓励诸葛亮加官进爵,被诸葛亮驳斥。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军南下直逼汉川。诸葛亮为了对抗敌人,调用了李严的2万军队,但李严仍然推卸不满,并说司马懿想引诱他。了解李严心中所想的诸葛亮上表令李严为将军,其子接替江州,李严才愿意出兵。诸葛亮第四次北上伐魏时,李燕负责粮草押运。但由于天气原因,运粮受阻,李燕不作命人通知诸葛亮建议退兵。但诸葛亮退兵后,李燕又故意耍花招,说他粮草充足为何退兵,就是想把责任推卸给诸葛亮。诸葛亮认为李严已是鬼迷心窍,无法承担起汉室复兴的重任,于是收集全部信件当面询问李严的罪行。最后,李严理屈词穷,当堂认罪。
建兴九年后,李燕被贬为普通人。三年后,诸葛亮死在前线,李燕听说没有人能任命自己。事实上,他们仍然是那种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人。诸葛亮可以容忍李燕对诸葛亮的抱怨。李燕被废除后,他相信只有诸葛亮才会使用他,这是一种深刻的理解。
李严是怎么死的?
和诸葛亮一样,李燕本是刘备临终前托孤的大臣之一。公元223年,已经是尚书令的李燕被刘备提为中都保护,负责内外军事,守卫永安。刘备去世后,他被封为都乡侯。然而,李燕的命运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一步步上升。
[img]54167[/img]
图片来自网络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出岐山,李燕负责粮草
运输。然而,在路上遇到雨,行程被推迟,害怕困难和不作为的李燕传信让诸葛亮撤退。诸葛亮得到的是李燕的不同言行,说他的食物和草已经到了,为什么要撤退。与此同时,李燕在刘禅中谎称诸葛亮撤退是为了引诱敌人,一次掩盖了他的监督无效的事实。然而,诸葛亮回到法庭上提供了证据,李燕无法争辩。
诸葛亮以为李燕只是有贪图小利的问题,却不知道自己会颠倒黑白,把它贬为平民。
虽然李燕认罪并接受了制裁,但他仍然认为诸葛亮将来会用他的信念在梓潼县等待那一天。他不知道诸葛亮三年后意外死在前线。诸葛亮死后,后起之秀蒋婉留在蜀汉。即使这些主持国政的人知道李燕的才华,他们也会因为先帝托孤大臣之一而望而却步。他们不能把李燕当作自己的下属。而且知道李严的才华,并且能有很多宽宏大量的人来重用他,只有同辈的诸葛亮。但此时诸葛亮已死,李严重复出的希望也消失了,不甘心的李严在痛苦中,愤怒地死去。
三国刘备的托孤重臣李燕被贬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