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燕。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把政务交给诸葛亮,让他帮助刘禅;然而,他把军队交给了李燕,让他担任中都保护,统治内外军事。
在任何权力体系中,权力的相互制衡都是首要任务,这与信不信任无关。诸葛亮和李燕。一个是荆州系的代表,另一个是益州系的代表,自然形成了竞争关系。在荆州系和益州系中,总体格局是荆州系掌握兵权,益州系掌握地方治理权,中央权力相互竞争,诸葛亮略占上风。
[img]157152[/img]
刘备还活着的时候,荆州部的兵权终于掌握在刘备手中。诸葛亮更多的是当军师,实权不大,但威望很高。在刘备的计划中,诸葛亮是他死后最合适的总理候选人。如果他把军权委托给诸葛亮,就会造成权力失衡。这种情况对刘禅非常不利。
[img]157153[/img]
一方面,将军事权力委托给李严可以限制诸葛亮的权力,使诸葛亮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李严驻扎在永安,将李严调离中央,使益州系无法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链;此外,军事权力是荆州系的领土。李严虽然有军事权力,但不能完全控制军事权力,这需要诸葛亮和刘禅的合作;政权是益州系的领土。虽然诸葛亮是首相,但他不能完全控制当地治理权,需要李燕的配合。这就形成了军权和政权的相互制衡。最后,没有刘禅的支持,谁也离不开。
然而,刘备高估了李燕的才华。刘备死后,李燕被诸葛亮压在永安,对诸葛亮没有太大的限制作用。最后,军事权力掌握在诸葛亮手中。李燕只能做粮草护送等杂事,但也受到诸葛亮军事法的控制。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