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悲剧最初起源于一位名叫李琢的官员,他在唐宣宗大中时担任安南都护。李琢被称为“债帅”。他没有天赋,通过贿赂获得了官职。上任后自然盘剥百姓,压迫周边小国。南诏少数民族部落实在不堪摧残,三次率军攻打安南,并攻占交趾。当事情传到朝廷时,皇帝怒不可遏,命令徐州节让孟球招募2000人迅速前往交趾,帮助消灭叛乱。但是,谁愿意远离家乡去偏远的交趾呢?原士兵人数远远不够。节日使孟球下令:附近州县的强盗,只要愿意参军远去交趾,就免除一切罪行。因此,一些只能上山当强盗的穷人纷纷走出山林,应募参军。其中,庞勋兵变的骨干许霁、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
最初,徐州节让孟珠同意,这次行动持续了三年。三年后,每个人都可以回到徐州,为人民和士兵服务,并自愿服务。但谁曾想到,参军充满了喜悦,却走上了一条悲惨的不归路。
[img]53908[/img]
由于南诏少数民族基本稳定,徐州军派出800人驻扎在桂林。起初,每个人都有点高兴。他们不必在战场上战斗,他们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年。回归期已经到来,但朝廷还没有派遣后续部队。上级领导人表示,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国家再坚持三年,然后安全回家。
咸通九年七月,朝廷没有消息,看到六年的期限即将到来。桂林800名驻军士兵纷纷议论不安。这时,又有消息称,徐州的首都尹侃向徐泗观察,使崔彦建议招募新军,行军千里,要花很多钱。军费已经很紧了。最好命令桂林驻军士兵再坚持一年。
消息一传开,窝就炸了,一年又一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今年我们将再驻扎一年,明年我们将再坚持一年。三年三年,这样下去,桂林守卒恐怕会老死异乡!愤怒和不满,就像瘟疫一样,在士兵之间传播。渐渐地,每个人的抱怨变成了争吵,争吵变成了战斗,战斗变成了战斗。庞勋当时是军中粮食的法官。他很聪明,很多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本来庞勋也没想到兵,但是他的朋友徐霁、赵可立等人和都头王仲甫发生了争执,一怒之下杀了王仲甫。每个人都无路可退,此时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的全面围剿,继续留在桂林只能等死。回到家乡徐州,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庞勋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担任800桂林驻卒首领,走上了反叛朝廷的不归路。
[img]53909[/img]
在庞勋兵变之初,他只是想回到家乡。但朝廷各级领导以庞勋擅离职守的名义下令压制庞勋等人。庞勋为了生存,一路过关斩将。短短几个月,庞勋的部队从800人发展到6700人,最终成功占领了徐州城。后来庞勋招降纳叛,收编唐军,征召民兵,军力一度达到20万。唐钰宗惊慌失措,从各地紧急派出20万精锐部队前往平叛,其中包括数千名沙陀铁骑。庞勋曾一度击败官军,但见识短浅,略有成绩,就产生了小富即安不进取的想法。最后,庞勋部队被唐军分化瓦解,每一次都被打破。庞勋本人被杀,参与起义的数十万兵卒被屠杀。
庞勋兵变持续时间前后只有一年,但影响极其重要。
归根结底,庞勋兵变的原因是朝政的腐败。朝廷上下卖官成风,那些“债帅”一流的官员只知道拼命搜民财,让人不聊生;为了个人成就,大大小小的官员随意入侵边境民族;不仅对下属没有诚信,而且不能遵守最基本的法律和纪律。兵变后,朝廷无法调度,一次又一次地犯下低级错误。
东南地区最初是唐朝的一个重要地方,人们过着稳定的生活。即使在安史之乱中,他们也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但庞勋兵锋指出,一路烧杀抢掠,太多成为废墟。为了平息叛乱,政府进一步压榨人民,人民过着比以前更悲惨的生活。许多人被迫失去锄头,拿起刀和枪,成为强盗。
[img]53910[/img]
庞勋兵变后,朝廷不得不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藩镇割据现象更加严重。
还有一件事,看似平凡,却影响深远。
朝廷多次派遣军队,都无法消灭庞勋部队。事实证明,唐朝的军队已经腐朽,甚至没有能力在一个稳定的地方消灭叛军。最后,唐熙宗不得不召唤河北省蔚州刺史朱邪赤带领沙陀军团参战。徐州战争结束后,唐熙宗给了他一个姓李的国家,名为国昌,并将李国昌命名为振武军的节度使者。沙陀军团正式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
李国昌的名字相对陌生,但他的儿子是著名的李克用。李克用后来分开河东,建立了晋国(后唐的前身)。从那时起,沙陀军团就活跃在中原。李克用的后代和下属建立了四个王朝: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谁是第一个颠覆大唐的人?八百兵马横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