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悲惨:用土囊压死草,埋在郊区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间接教育他们,但他们是亿万中华民族的孩子。

他们的思想似乎在每个时代都是准确的,然而,有多少教训充满了时代的血泪,圣人用生命告诉我们,平静而深刻的陈述不是发生在象牙塔里,而是发生在历史舞台上,如公元6世纪的燕家训。

梁朝才子皇帝烧书 唱衰读书

公元554年,江南充满了兵刀和烽火。一座名叫江陵的城市,刚刚经历了梁元帝登基的热闹,迎来了北方铁蹄的踩踏和蹂躏。5万西魏军队撕毁了许多军事防线,包围了江陵孤城。

[img]51890[/img]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座文化内容丰富的孤独城市。有一位文化大师级的老板梁元帝小毅和一群受过教育的大臣。9月,南梁小朝廷的君主和大臣们正在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讲座。演讲者是梁元帝。讲座内容为“老子”,讲座地点为龙光殿。《梁书》第五卷记载:“九月辛毛,龙光殿祖先描述了“老子”的意思。”

城外,风雨飘摇,烽火连天;在城市里,书声朗朗,天花缭乱。一个脆弱的王朝正在向城外的敌人展示其强大的文化力量,书籍正在与刀锋作斗争。在这群人中,有23岁的颜之推。当时,他的身份是散骑侍郎、演奏室工作人员和奉命学校书籍。我不知道这位学者在读“道可道,非常道”的同时会有什么样的恐惧和恐惧。

十一月,西魏军队突破江陵城防线,入城,开始军事破坏,而读诗读书的梁元帝萧艺则开始文化破坏。

肖毅没有回顾军事和政治教训,而是把责任放在了那些书上。他命令他的手下焚烧他的14万本书,“焚烧14万本古今书”。一些珍贵的书可能会在那场大火中永远告别中华民族。

烧书后,梁元帝想烧掉他满肚子的书,于是他跳进火堆,被左右拦住。他觉得不仅他的王朝结束了,他的文化也结束了,于是他拔剑击柱,大喊:“文武之道,今晚就结束了。”

萧艺在文化上发泄失败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子皇帝。恐怕他是中国皇帝中综合文化素质最高的。文化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文化,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与文化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死亡。所以他烧书的原因是:“读万卷,还有今天,所以焚之。“这显然是唱衰读书,恐怕也是最高级别的读书无用论者。

[img]5189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崩溃?不一定身临绝境,没有退路,而是完全否定自己擅长什么,怀疑自己喜欢什么。梁元帝的文化观崩溃了,这个王朝在14万卷书的余烬中崩溃了,但不是读书真的没用,南方的文化真的崩溃了?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文化在江陵城的沦陷中走到尽头,就不可能有后来繁华的唐朝,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唐朝四杰和李杜文章

梁元帝太悲观了,低估了文化。他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已经结束了。别忘了江陵城的战俘队里还有一个叫颜之推的小官员。

梁元帝被俘后,结局惨不忍睹,被敌人用土囊压死,然后草草埋在郊区。满肚子的史书文章,灿烂的文采,就这样被一堆草埋了。

野蛮的西魏军队被肆意掠夺。据《资治通鉴》第165卷记载,西魏军队将城市中数万男女作为奴隶奖励军队,强迫他们迁往长安,弱小的孩子被遗弃或杀害。“俘虏王公以下,选择数万男女为奴隶,奖励三军,驱回长安,所有弱者都被杀。”。只有300多户人家可以避免这场强迫迁移的灾难。

有一种说法,迁移规模约为140万人,数据无法统计,但至少有数万人,颜之推在这支被驱逐的战俘队伍中。在迁移过程中,饥饿和寒冷,战马的践踏,战俘的死亡率达到20%或30%。根据《资治通鉴》第165卷,“冻死者填满沟壑”,“人马练习和冻死者123”。

悲惨的事实并没有在迁移完成后结束。到达长安后,这些幸存的男人和女人被贩卖为奴隶。然而,即使你是奴隶,这也取决于你是否有文化。

[img]5189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南朝是一个贵族国家,只要你是贵族,你就不能学习,不能学习,但你可以享受荣耀和财富。然而,一旦到达西魏王朝的领土,这种门阀系统在西魏人眼中并不起作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筛选战俘。他们问身份,你回答说:“我是贵族,是王谢家族。“西魏政权会继续问:“你会写文章吗?”假如你说:“没有。西魏人会骂:“去,给我种地看马。假如你回答:“我不是贵族,也没有文化,只能读《论语》和《孝经》。“西魏的官员会马上帮你坐好,恭恭敬敬地对你说:“老师,教我们文化吧。”

所有这些都被战俘身份的颜之推看在眼里,记在他的《颜氏家训》里:“自荒乱以来,所有的俘虏,虽然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的人,还是老师;虽然千年冠冕,但不知书记者,不耕田养马。所谓“百世小人”,就是在南方,世代平民,有文化,到北方,却受到尊重。然而,那些不懂文化的贵族,虽然世代“冠冕”,但到了北方,这一切都归零。他们不得不被派去做不符合自己以前身份的粗活,从此失去了在中国文化中发言的权利。不怪战争对他们不公平,只怪自己不争气,贵族身份耽误了他们。

颜之推本人有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受到了不一般的欢迎。后来他搬到东北齐,被任命为平原太守。隋朝时,他被王子杨勇召为学士。

前后的对比太讽刺了。在江陵烧书的熊熊大火中,读者代表梁元帝萧艺大喊读书无用,文化已经结束,但在征服南朝的人中,文化受到尊重。梁元帝的文化被摧毁,但严之推的文化被保存了下来。

事实上,当时中国文化的轨迹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直被视为野蛮民族的北方政权也在努力接近南方所持有的文化。半个多世纪前,北魏孝文帝大胆汉化。对于这批北上战俘,他们也从文化筛选的角度来区别对待。历史是残酷的,但残酷不会淹没合理的发展。在野蛮的军事迁移过程中,文化也向北扩散。颜之推是这次迁移的亮点。

血泪总结不能随时放弃阅读,放弃文化

[img]51893[/img]

图片来自网络

颜之推在北方安定下来。有了家庭和子孙后代,他想起了迁徙、战争和苦难,觉得应该传递这些感受。于是,有了千古流传的《颜氏家训》。

在家训中,他痛斥南方贵族的孩子享受荣华富贵却不学无术。“梁朝全盛时期,你的孩子多无学术。”他们显然是男人,但他们都是娘娘腔,“都是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如果他们不学习,他们的文化水平与他们的贵族身份非常不一致。当他们吟诗作赋时,他们请枪手回答。虽然他们像神仙一样拖拉,“看起来像神仙”,但一旦遇到战争,他们的贵族资本就不会和他们一起跑了。当他们到达北方时,他们被视为“劣质材料”。但那些有文化有特长的人,可以随时谋生,“有学者,触地而安”。

严之推从战争的经历中得出结论,他必须在心中“保存数百本书”。这句话呼应了梁元帝的“读万卷书,今天依然存在”。一个在绝望中毁灭,另一个在希望中倡导。历史给出了答案,答案是后来灿烂的唐朝文化。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悲惨:用土囊压死草,埋在郊区梁元帝被俘后,下场悲惨:用土囊压死草,埋在郊区

,,,,,,

  • 隋文帝怕老婆:唯一一个被老婆逼着离家出走的皇帝
  • 在中国,皇帝一定是最美丽的职业,但有这样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但不能忍受妻子的愤怒,甚至他最喜欢的东西不能保护,...

  • 历史上最好的女人:在繁荣时期,皇帝大臣严禁娶小妻子
  • 隋朝初期的独孤皇后,曾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助隋文帝杨坚创造了“富贵富贵”的“开皇盛世”。独孤皇后伽罗,北周大司马...

  • 独孤皇后:仅用一时意念改变了大隋朝的走向
  • “启禀皇后娘娘,晋王求见。”“让他进来吧。”独孤皇后放下手中的书,望着门口方向,眼中尽是慈爱。独孤伽罗,大隋朝的皇后,隋...

  • 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几世孙?他为何能够复国成功
  • 刘秀汉世祖,为东汉立国皇帝,是汉族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军事专家。那么同为刘姓的刘秀与刘邦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刘秀...

  •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追求长生不老
  • “万寿无边”,是所有皇帝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萧衍选择了后者,取风流或赌长寿。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认为,从佛教...

  • 龙阳之好:汉哀帝刘欣[断袖之癖]的来龙去脉
  • 汉哀帝刘欣在刘氏宗室后继缺人的情况下,幸运地坐在了世界上。他不太在意,也不太珍惜。在逐渐削弱王氏家族势力、祖母傅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