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义旗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有着无数有才华的人和志向,其中有两个事迹最为显著,一个是裴寂,另一个是刘文静。他们被称为“绝代双骄”。
谈谈裴寂官场的沉浮史。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沂东南)人,出生于河东望族裴家的“西眷裴”,属于“官二代”。
裴寂的祖父裴荣,北周时任司木医生;他的父亲裴孝宇,曾任毗邻蒲州的江州(今山西新疆)刺史。裴寂的发财史与李渊有着“渊源”。裴寂出生后,父亲早逝,家庭道路中落。他只是靠几个哥哥的鞠躬长大,开始了长久的“灰狼”生活。
但正是家庭的变化让裴在艰难困苦中长大。14岁时,他依靠祖荫补州的主簿走上了仕途之路。随后,他先后担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直到将近半百岁,他在仕途上仍然郁郁寡欢,仍然是六品芝麻官晋阳宫的副主任。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沮丧的事情,他骄傲、高官和杰出的家庭。
但幸运的是,机会很快就敲门了,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李渊。
这时,世界乱成一锅粥。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反隋斗争狼烟四起。杨迪皇帝远离江都,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主持北方军事。李渊还带领晋阳宫监,裴寂是他的副手。
在裴寂看来,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他尽力奉承李渊。他们是老朋友。裴寂看到这个老朋友当时有一个不敢说的未来。因此,他被列为社交第一人,成为知心朋友。李渊对他很好。他对李渊也很敬业。他经常一起吃饭、下棋和玩博弈,不分昼夜。
事实证明,裴寂不仅日夜跟随李渊,还跟随李渊到天涯海角,一直跟随李渊,为大唐开国做出了四大贡献,被誉为李唐开国的第一功臣,被李渊视为自己的“眼睛”。
裴寂的第一功:全力以赴敦促李渊开始革命的第一枪。
裴寂日夜不离地跟着李渊,是他胸怀大志,想在乱世中大展壮图。因此,我希望我的主人李渊能早日起床。
然而,李渊就像不孕媳妇的肚子,一动不动。裴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他想把李渊拉下水的时候,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来了。年少有为的李世民看到这样的世道,早已无法抗拒,欲望揭竿而起。但要想“起”,首先李渊得“立”啊。但他说直叙和旁敲侧击,李渊都没有表示。对此,李世民觉得凭自己的力量,想要搞定李渊的难度系数9.9。
[img]51787[/img]
网络配图
一道篱笆三桩,一个英雄三帮。李世民想找个帮手,最后把目光放在裴寂身上。裴寂和他的父亲李渊形影不离。当然,他是最合适的候选人。
所以,怎样才能让李渊下定决心,坚定信心?经过深思熟虑,裴寂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对聪明的办法——栽赃陷害。
裴寂找的“赃”是晋阳宫的宫女,做法很简单,把这个宫女当三陪女,服服顺顺地伺候了李渊一夜。
第二天,裴寂和李渊摊牌,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你昨晚“潜”了晋阳宫的宫女。
第二句话:你的二郎已经“准备”了革命兵马。
第三句话:你现在只选择“走”革命之路。
总结陈词:请决定。
到目前为止,李渊还没有退路,只好横下心来,大手一挥,高呼:革命。从此,李渊迈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裴寂的第二功:倾家荡产支持李渊革命第一人。
李渊独树一帜后,裴寂利用职权之便,为军队提供了500名宫女、上等米9万斛、5万种彩丝和40万套盔甲。这些材料的支持解决了李渊革命军的迫切需要,为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裴寂的第三功:进退有序引导李渊革命第一策。
[img]51788[/img]
网络配图
革命结束后,李渊兵首向河东,力讨蒲州割据者屈突通,对方坚壁清野,革命军长期无法进攻。李渊知道自己不仅受不了伤,而且受不了伤,只好移到关中,但又怕屈突通落井下石,乘他退兵时,偷袭他。裴寂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兵而行。最后,李渊采取了他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裴寂的献计在关键时刻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裴寂第四功:武力逼宫扶正李渊上位第一人。
革命之初,李渊走的是“以天子命令诸侯”的老路。然而,随着革命的深入,革命形势的改善,革命成果的丰硕,革命形势的清晰,裴寂看在眼里,心里很着急。他多次劝李渊“顺应形势”,称隋恭帝为傀儡“主动”逊位。但李渊总是摇摇头,说不敢当。李渊在作秀的时候,手下的士兵们却发作了,甚至有人公开发表言论,要选择新欢。
看到情况再次失控,关键时刻,裴寂对李渊来了一个“逼宫”:“夏杰、商纣灭亡时,从未听说过商汤、周武的大臣们互相帮助。我裴寂的一切都来自唐朝,比如陛下不登大位,那我只能弃官而走。李渊被“逼”得无路可走,才“勉强”同意继位。随后,裴寂一手策划了大规模登基仪式,在黄辰吉日,将皇袍披身的李渊送到了权力的最高殿堂。裴寂也得到了一个大官职:尚书右仆射。
[img]51789[/img]
网络配图
名利,地位,财富...当李渊实现梦想时,他并没有忘记努力工作的裴寂,具体体现在“衣食言行”四个方面。
“衣”:裴寂是李渊获得的首选礼物,赏赐无数。
“食”:李渊有什么好吃的,别忘了让裴寂尝尝。裴寂每天都享受御膳。
“言”:李渊从不直呼其名,总是用一个老名字:“裴监”,听他的话。
“行”:裴寂每次入朝与君主同坐一辆车,退朝后再到内宫聊天。
总而言之:满朝的权贵,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他的体面。
这个人带兵打仗一败涂地却位极人臣: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