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群雄并起。在四战之地,曹操占领的兖州并不是理想的根据地。但曹操很固执,十多年来,东擒吕布,西逐袁术,北破袁绍,南征刘表,基本统一了动荡的北中国。原因有很多,比如奉天子讨不臣的旗号,曹操知人差任,用兵如神等等。其中一个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那就是他早年在兖州实施的屯田政策。
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粮食一直是头等大事。军阀混战,没有粮食就纵兵抢夺,吃饱了就扔掉。许多没吃的团伙随聚随散,自生自灭。袁绍在河北,部队吃桑椹,袁术在淮南,部队吃蛤蜊、海螺等贝类。人吃人的悲剧发生在很多地方。建安元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听取了部下枣、韩浩等人的建议,首先在许昌地区实行屯田政策,当年收谷百万斛。于是命令全国州县设立田官,任务是种田,解决征伐四方但缺粮草的后顾之忧。
1、缘起
屯田制的推广,最大的功臣首先是枣。这个人是曹操早年起兵时的战友,打董卓时在一起。兖州曹操时,枣子担任东阿城县长。在任期间,修复城防,加强武备。鼓励人们在国内种田养桑,积谷屯粮。初平二年,曹操征服徐州、吕布、陈宫等人趁此机会袭击兖州,各县纷纷叛逃,只剩下东阿等三个城市坚守待援。在枣神的指挥下,东阿城挡住了吕布等人的攻击,与其他两个城市一起,成为曹操回到兖州后的反攻基地。枣为曹操最终击败吕布,夺回兖州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48749[/img]
枣在跟随曹操摧毁黄巾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黄巾军在战时“兵农合一”的方法。黄巾军经常带着家人造反,战时为兵,休时为农。枣原本注重农桑,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知识,于是认真研究了黄巾军的做法,为他后来提出的屯田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在许昌,最初的生产方式是“牛输谷法”。也就是说,政府把牛租给农民,农民租多少牛,支付服务。这种方法是单干,种类广泛,收获薄,撒网,效果不是很好。
枣看到这个问题,就向曹操提出了实施屯田的建议。他告诉曹操,如果遇到水灾旱灾,实施牛输谷法基本没有收获。实施屯田,重点是集中大量人力物力,集体耕种收获,立竿见影,迅速改变军队粮食不足的现状。曹操同意枣的意见,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务。
2、卓越的成就
枣将因战争而荒芜的农田全部收为国有,广泛招募大量流亡农民,并根据军队编制进行编制。政府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开垦耕作。收获由国家和屯田农民按比例分享。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四面八方漂泊的人纷纷回归土地,参军屯田。屯田第一年,如上述所述,收成百万斛。曹操军队的军粮紧张局势立即得到改善。曹操的兖州已成为一支强大的分裂力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丰衣足食。
因此,曹操下令:“国家稳定的根本要素是兵强粮足。过去,秦人重视农业统一全国,汉武帝用屯田平定西域,这些都是古人传下来的,值得学习。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屯田制。后来,我们进一步听从了枣的建议,并在军队中实施了屯田。这样,农民又回到了土地上,荒芜的农田又开垦了。从而有效恢复了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力,彻底解决了困扰曹操多年的粮草问题。几年后,政府积累了大量的粮食,仓库满了,为曹操平定四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大量流离失所的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北方经济迅速复苏。
不幸的是,枣死得很早,没有看到屯田的效果。曹操后来想起了他的功劳,说:“安能有像枣这样的人担心国家吗?我的错是没有给枣足够的奖励。”命令封爵位于他的儿子,以表扬他不幸的成就。
枣留下的未竞事业,由另一个叫任俊的人完成。
[img]48750[/img]
3、继任者
任军字伯达,河南中牟人。早年,他鼓励中牟县长起兵攻打乱国的董卓,并在曹操军队过境时带领下属前往曹操。曹操很高兴。这是一个典型的及时帮助。曹操把他的表弟嫁给了任军,并信任他。枣开始屯田。曹操任命他的姐夫为典农中郎将军。枣死后,任军成为屯田工作的领导者。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战役期间负责粮草供应。他以1000辆车为单位,十条粮道并进,安排重阵保卫粮食,有效抵御袁军的攻击,确保一线粮食供应。曹操最终击败袁绍做出了巨大贡献。
屯田开始时,枣、任君在许昌周围招募了大量农民耕种。任俊慷慨大方,工作思路清晰,执行能力强。平时养老孤寡,周济贫民,讲信用,守大义,在军民中威望很高。在他的领导下,屯田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安初年实行屯田制,到建安三年,县国粮草充足,人民安业。后人评论说,屯田工作使人民丰衣足食,国家富裕,由枣你开始,由任君完成。
任峻在建安死了九年,曹操为他哭了好几次。虽然曹魏最终被司马氏取代,但司马家平定了蜀汉和东吴,统治了世界。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屯田制度实施后,中原地区人口繁荣,经济发达,国家繁荣昌盛。
对蜀、吴两个敌对国家完全占上风,优势很大。用现代的话来说,战争就是经济战。三国归晋,屯田是一大功劳。
4、影响
[img]48751[/img]
枣、任军对当时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改变整个时代的里程碑。其愿景创造的屯田制度具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代创造了大规模的农业、军事和农业融合的先例。汉魏以后,历代统治阶级都在模仿屯田制度。
三国末年,曹魏雍州刺史邓艾在淮北、淮南大规模实施屯田,每五里设立一个军营,每营60人,既屯田又守边。后来从首都洛阳到淮南寿春,一路鸡犬相闻,一派繁荣富饶,是屯田制最成功的例子。为后来消灭蜀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清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军队留在当地屯田的做法,就是这种余风。屯田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人对枣你、任俊等人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写二十四史演义的大才子蔡东藩说:“枣你、任俊同心协力实施屯田,只有几年的功夫,粮食满仓。在县、县设立田官,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曹操利用这种方式四面派兵,战争中不费吹灰之力地运输粮食,扫平群雄,兼并世界。作为曹魏的功臣,枣、任君应该排名第一!曹魏最伟大的谋士荀子、荀攸、郭嘉相比,他们的贡献和地位并不低。”
在三国时期,曹操如何快速让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