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书法的人都知道,“颜鲁公”颜真卿是中国最大的书法家。他写的字优雅端庄,被称为“颜体”。然而,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也是唐代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活动家。颜真卿的堂兄颜高卿也是官清正。史书上说他“性刚直,有官干”,在唐代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img]372959' />
公元755年11月(唐玄宗天宝14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军20万起反唐。此时,李唐朝成立100多年,政治腐败,军备废除,导致安禄山叛军“师行日60英里”。年底,他攻占洛阳,兵敲潼关,接近唐都长安。
在这个关键时刻,颜真卿和颜果卿在河北起兵声讨安禄山,远近反应,极大地遏制了叛军,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被迫向东对付二颜。
[img]372960' />
颜真卿、颜高卿是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的五世孙。颜真卿勤于学习,为官清正,拒绝依附权奸杨国忠,被开除为平原太守(平原是山东平原县)。颜真卿已经看到安禄山蓄谋造反,为防止意外发生做了一些准备。为不惊动安禄山,颜真卿假托林雨毁了城墙,趁机加固了城墙,挖深了护城河,还悄悄聚集丁壮,丰富了粮食。为了解释安禄山的疑虑,颜真卿每天与文士客人划船游玩,饮酒赋诗。安禄山曾派人到平原秘密侦查,果然认为真卿只是一介书生,不足为顾。直到安禄山正式反叛,颜真卿才联系表哥颜果卿共同起兵,断后路,把安禄山置于困境。
颜果卿当时行常山太守职(常山现河北正定),得到了真卿起兵的约定。他很高兴,认为平原和常山可以同时起兵,这将挫败安禄山西进入长安的士兵。于是,他设计俘获安禄山的几名战士,并传播开来
言王师数十万将至河北。于是,河北、山东诸郡群响应,高卿、真卿兄弟兵威大振。
安禄山听说山东发生了变化,急剧调整史思明渡黄河对常山的进攻。常山城兵少,卿卿带领军队日夜战斗,直到“井尽,粮尽”。天宝15年正月8日,常山城陷入困境,卿卿被俘。史思明威胁卿投降,他拒绝服从自己的命令。被押在洛阳后,安禄山亲自审讯,怒斥安禄山的分裂反叛行为。安禄山怒不可遏,把他绑在桥上,一刀一刀地肢解死亡。
[img]372961[/img]
高卿、真卿兄弟军威大振时,十七郡响应,得兵二十万,真卿被推为盟主。真卿特别注重平原和毗邻平原的博平、清河等三个县的经营。史思明攻占常山等河北诸郡时,独此三郡固守。然而,真卿不得不在德元年(公元756年)10月西渡黄河,次年前往朝廷所在的凤翔(今陕西凤翔)。时玄宗早已弃长安狼狈奔蜀,其子李亨已成为帝位,是为肃宗,改元至德。
[img]372962[/img]
到达朝廷后,真卿因为刚正不阿而不容权臣。代宗时,宰相元载欲善权,建议百官论事先通过长官,由长官通过宰相,再由宰相决定是否上达皇帝。真卿强烈反对,上疏皇帝说:玄宗时正一二权臣蒙蔽了皇帝的耳目,使得“上意不宣,下情不上达,逐渐导致潼关之祸(指安史之乱)”。如果按照元载的方法,“从那以后,每个人都不敢玩事,所以陛下闻到了,只听到了三数人的耳朵”,“今天陛下不早意识到,逐渐变得孤立,后悔了”!这个义正词严的上疏很快就被人们传抄了。
德宗时,卢祁升任宰相,专权霸气,越来越不容真卿。据河北叛乱介绍,方镇李希烈假装说:“颜真卿四方都相信,如果是甲骨文,可以不劳而定。实际上想借刀杀人,把真卿置于死地。果不其然,李希烈没有听神秘的话,而是拘留了真卿,逼他从自己身上走。真卿真色称之为:“君等闻颜高卿无?”是我哥也...守吾哥的节日,死而克,怎么会被汝代诱惑呢?年七十七,为李希烈吊杀。
[img]372963' />
颜真卿身经玄、肃、代、德四朝,历官至吏部尚书,王子太师,封鲁郡公,人尊称“颜鲁公”。他和颜果卿是封建社会诚实正直的官员,应该被人们怀念。
是兄弟一起扛,颜真卿和颜高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