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晋国医生智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晋国(前1033-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晋国鼎盛时期,包括山西省、陕西省东北部、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西北部、山东西北部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可以说,整个春秋时期,晋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连楚国都要甘拜下风。至于秦国和齐国,更不可能与晋国竞争。
当然,这样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被分为魏、韩、赵三个诸侯国。然而,事实上,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晋国也有人希望恢复晋国君主的实力,以避免晋国被肢解的结局。晋国最后的忠臣是志耀。
[img]321287[/img]
一
荀瑶(前506-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即智瑶,因为智氏起源于荀氏,又称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智瑶,后名“襄”,故为智襄子。继智武子、智文子之后,智瑶是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在担任晋国正卿后,智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即正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一职,地位高权重。当然,智瑶虽然是正卿,但韩、赵、魏三家也不容小觑,此时的晋国,其实权力已经被智、韩、赵、魏四卿掌握了。
作为晋国的正卿,智瑶不仅忠于晋国的公室,而且勇敢地战斗。例如,在前472年,智瑶率领军队在犁丘与齐国上卿高无丕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智瑶率先作战,勇敢作战。所有晋国士兵都深受鼓舞,打败了齐国军队。智瑶亲自俘虏了齐国医生颜庚。当然,在外部作战过程中,智瑶也意识到齐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崛起。
[img]321288[/img]
二
因此,为了恢复晋国的霸权,智瑶对三位医生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为了使晋国强大,我主张每个家庭都要拿出100英里的土地和户口来回到公众家庭。我的智慧家庭首先要给晋公一万户邑。你呢?”可以说,智瑶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公众的意愿,目的是增强晋国君主的权力,避免晋国君主成为傀儡。
此外,纵观战国时期的变化,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都试图通过削弱贵族或清医生的权力来增强君主的权力。@ 从智瑶的所作所为来看,自然也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恢复晋国的霸权。魏桓子和韩康子在智瑶提出这一建议后,先后向晋国公室赠送了一个万户之地。然而,在赵襄子这里,智瑶遇到了一颗硬钉子。
[img]321289[/img]
三
赵襄子拒绝捐赠土地后,智瑶向晋侯请命。晋侯同意后,智瑶带领韩康子和魏桓子出兵讨伐赵襄子,爆发了一场影响春秋战国历史的晋阳战争。智伯率三家之军被困晋阳后,赵襄子凭借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了一年多。在此基础上,智伯利用山洪之势,挖掘了汾河坝,灌溉了晋阳。在这个关键时刻,晋阳虽然“民无叛意”,但大臣们却动摇了,这让赵襄子几乎无能为力。
[img]321290[/img]
相应地,此时的智瑶,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晋哀公四年(前453年)3月18日(23日)即将征服晋阳城时,赵暗中派人出城说服韩魏倒戈。当智瑶期待晋国恢复霸权时,没想到韩、魏两家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措手不及,最终战败身亡。因此,晋阳之战的结果在最后一刻逆转了。
四
@ 智瑶战败被杀的消息传来后,智氏族人一开始很慌张,但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在智宽、智开等人的带领下,智氏族人用自己的封邑来防御魏、韩、赵三家的进攻。经过一年多的激战,智氏自然是双拳难敌四手,于是智瑶族人选择离开晋国,投奔秦国。智瑶被杀后,支持晋国公室的力量自然被严重削弱。
[img]321291[/img]
甚至可以说,只要忠于魏、赵、韩三家的臣子,晋国上下都没有忠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令韩虔。﹑赵籍﹑魏斯是诸侯。到了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彻底瓜分了晋国公室,结束了晋国的历史。魏国、韩国、赵国与秦国、齐国、燕国、楚国并称战国七雄,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至此,智瑶一心想恢复晋国,尤其是重拾晋国霸权,反而伤害了晋国,导致晋国被三家分晋。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智瑶为了恢复晋国做了什么?智瑶死后智氏族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