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建立的汉朝是什么时期?快来康康,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八王之乱极大地削弱了西晋政权在北方的统治。许多少数民族在这个时候内迁,一些少数民族参与了“八王之乱”,但一般来说,西晋皇室的斗争是主要的。当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种心理逐渐产生。为什么我不能在这个乱世中分一杯羹?
正是这种心理开启了“八王之乱”。除了西晋皇室的斗争,少数民族此时也建立了政权,匈奴刘渊是第一个建立政权的人,他的国名是“汉”。
接下来,搜史君会带你去看刘渊建立的“汉”。(专注于高质量的文章,喜欢一定要关注搜史君!)
[img]65373[/img]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任命的“北帅”是刘渊的父亲刘豹。魏武分为五部分,以豹为左帅,其余部分以刘为主。-晋书
匈奴人的姓氏为什么是汉姓?
汉代匈奴贵族以匈奴和亲为由,说自己是汉朝天子的孙子,甚至姓氏也用汉朝的“国姓”刘。
《晋书》解释了匈奴人为什么要姓“刘”。“一开始,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于是他的后代冒姓刘。”
搜史军认为,匈奴人改为汉姓,强行与中原有关,是为了使他们的地位更加“正统”,方便未来进入中原,减少中原人对匈奴人的抵抗。
刘渊字元海,师从上党名儒崔游,学易、《诗》、特别喜欢《春秋左传》等经典书籍、《孙子兵法》、《史记》,也算是知识分子。如果你把他当文弱书生,那就错了。刘渊擅长射箭。他在《晋书》中这样描述:“猿臂擅长射箭。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必须长三尺多,小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这样,搜史军认为刘渊当时绝对是文武全才,当时西晋皇室绞尽脑汁争权夺利,为刘渊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光有一个好的环境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让他有条件聚集部落。
[img]65374[/img]
曹魏亡国前夕,刘渊在洛阳做“质子”,但司马昭非常重视。司马氏虽然要夺权,但对刘渊的待遇还是很好的。
孔迅、杨俊金说:“臣关元海的才华,今天无与伦比。陛下如果轻视他们,就不足以成功;如果是假的权威,平吴之后,恐怕他们不会再北渡了。”——《晋书》上党李宇说:“陛下可以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元海一将军之号,可以指期而定。”——《晋书》
晋武帝时期,有人推荐刘渊为吴元帅灭亡。后来,有人说他可以承担镇压秃顶和树木功能的重要责任。刘渊两次都是匈奴人,被拒绝了。齐王司马游还建议晋武帝处死刘渊,以避免将来的麻烦。
搜史君认为,此时的刘渊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虽然刘渊此时在西晋的待遇不错,但归根结底,他仍然有“质子”的身份。最多,他会做出贡献,没有其他野心。
[img]65375[/img]
刘渊在晋朝担任左部帅、北部都尉、五部大都督等治理民族事务的职务。虽然晋朝也封他为将军,但刘渊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权。
归根结底,西晋的官员们仍然对刘渊保持警惕。毕竟,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刘渊是一位文武全才。与“八王之乱”中的诸侯相比,他们绝对只强不弱。这些西晋官员的担忧并非不合理。混乱往往是各个朝代的英雄时代。秦末,刘邦和项羽也在政权混乱中崛起。
[img]65376[/img]
左贤王刘宣等人低声说:“我的祖先曾经是汉朝的兄弟,他们担心泰国。汉朝死后,魏晋代兴。虽然我有虚号,但我没有复尺土之业。我从王子那里降级为编户。现在司马的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这是时候了。”——《晋书》
“八王之乱”造成的混乱局面使许多匈奴贵族感到不安。他们都想趁机崛起。刘渊的叔叔和前北方船长刘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们认为“王子和编户”的情况意味着我们原本是匈奴贵族。当我们到达晋朝时,我们成了普通人,我们的心是不平衡的。当我们认为“司马的骨肉相残”时,匈奴人正在崛起和复兴。
一些匈奴贵族秘密讨论,推荐刘渊为大订单,然后派人到叶城,向刘渊请示意见。此时,刘渊被成都王司马英留在叶城,让他为自己效力。这样,刘渊就不能带领匈奴部落发生事故,让使者回去与胡人作斗争,并假装与胡人一起响应成都王。
[img]65377[/img]
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时的刘渊不再是那个只想做出贡献的刘渊,他也想在这场皇室混乱中找到崛起的机会。
永安元年(304年),王军和日本公司马腾起兵反成都王司马英。幽州和并州声势浩大,成都王司马英兵力不足。刘渊抓住这个机会向成都王请命,愿意带领匈奴五部,帮助他平息王军和司马腾。
当时司马颖也急急忙忙去看医生,就把刘渊放了回去。事实上,当时的刘渊并不希望成都王司马颖失败。临走前,他还建议司马颖坚守叶城。
元海说:“今二镇霸气十万,恐怕不是宿卫和近都士妃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
但司马颖却一败涂地,这也证实了刘渊离开司马颖的决定是对的。
刘渊回到左国城(左国城:匈奴左驻地),刘宣等人支持刘渊为大单于,建都离石,仅20天就聚集了5万元。《晋书》还记载:“元海至左国城,刘宣等大单于之号,二十之间,众已五万,均于离石。“之后,刘渊象征性地派出5000骑兵支援成都王的部将王粹。然而,这5000骑兵在到达王粹之前就被日本公司马腾击败,随后这5000骑兵以施援不及时为由撤退。
后来,刘渊知道成都王失败了,叶城失守了。按照常识,乱世中有那么多真诚的对待,但刘渊说:“我答应成都王携兵支援,但我忍不住救了他。最后,刘宣的阻拦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怨。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得,单于之耻。“这句话在《晋书》中有明确记载,最后刘渊还是没有支持成都王。
[img]65378[/img]
在搜史君看来,刘渊表示,如果他曾经说过要支持成都王,他必须支持他。这主要是为了他的下属,让他们看到他们真诚对待他人的一面,让他们的下属忠于他们。
刘渊在左国城建立了永兴元年(304年)的“汉”,自称“汉王”改元熙。
从匈奴刘渊建立的汉代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是西晋后期的混乱造成的。刘渊建国的意义不仅仅是匈奴政权的建立,它代表着西晋政权的统治在“八王之乱”时被大大削弱。从304年刘渊建的“汉”到439年,北魏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北方建立了16个政权,这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十六国”。
匈奴人还建立了[汉朝]匈奴人建立的[汉朝]中原人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