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东晋北府军简介:孝武帝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

北府军,又称北府军,是中国东晋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成为南方军队的主力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统一北方中国,东晋王朝遭受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圣旨求良将镇压北方。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当时的重要大臣谢安遂任命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军事、镇广陵。当时,广陵和京口聚集了大量逃避北方战争的流民。谢玄上任后,他们选择了刘牢等勇敢的士兵,并建立了一支军队。

[img]44923[/img]

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当时京口又名北府,因此其军队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飞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叶,北府军从此一战,历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北府军领导权,司马田、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领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代之为北府军领袖。

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服在荆州分离的桓玄。刘牢之立即投降桓玄。桓玄入主建康后,削减了刘牢的兵权。刘牢打算出兵对抗桓玄。然而,由于投降桓玄已经失去了人心,所有叛徒都离开了自杀。元兴三年(404年),恒玄称帝,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其余部队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朝,北府军成为其皇军的主力军。

作用

除了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外,谢安成立北府兵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变扬州“权重弱”的局面。

[img]44924[/img]

孝武帝宁康三年,桓冲将扬州的事权交给谢安,出任都督徐、豫、兖、青、扬州军事、徐州刺史,出镇京口。第二年,谢安欲以孝武帝后父王云为方伯,“是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故谁”。太元二年,桓冲还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荆州刺史,镇守荆州。谢安使桓冲从京口退休,然后退休到桓氏根据地荆州,主要借用楚太后和皇后的权威。

谢安令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军事支持的局面,在广陵组建了北府兵。桓冲成立之初,坐在荆州,依然以四方镇杆为己任,还看不起扬州的力量。在飞水之战中,冲“深以根为忧,甚遣精锐3000来京都”,认为谢氏不顶用,结果出乎意料。桓冲死后,荆、江二州守宰并缺,谢安仍以桓冲侄桓石民镇荆州、桓石虔镇豫州改任桓伊为江州,“即以三桓为基础,彼此无怨无悔,各得其所”。朝廷难得的稳定局面,虽然与谢安的处置有关,但与北府兵的平衡力也不起作用。

更明显的事实是,在北府兵成立之前,镇守荆州的镇往往会轻易起兵反叛中央政府。北府兵成立后,荆州镇必须与镇守京口的北府兵将领团结起来,才能成功。晋安帝兴元年,荆、江州刺史桓玄反叛。由于收购了都督兖、青、冀、幽、徐、扬州晋陵军事,南兖、南青刺史刘牢成功。然后刘裕击灭桓玄,恢复晋室,最后取代晋帝,依靠北府兵作为骨干力量。


东晋北府军简介:孝武帝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东晋北府军简介:孝武帝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

,,,,,,,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唐寓之简介 唐寓,南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
  • 唐寓之(?-486)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三代祖孙都以看风水、选墓为业。从小学习武术,长乐于济贫救贫,...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