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其实是明朝皇帝中比较尴尬的一个。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顾名思义,有13位皇帝被埋葬,这意味着只有三位皇帝没有进入陵墓。哪三个?一个是明朝的祖先朱元璋。他死后被埋在首都南京的明孝陵;一个是建文帝朱云文。他没有陵墓,因为他的下落不明。明朝十三陵建于永乐年间。明朝初年,两位皇帝未能进入陵墓是很自然的。
[img]45935[/img]
第三位未能进入皇陵的明朝皇帝是明朝景泰皇帝朱祁钰,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未能进入皇陵的明朝皇帝(太祖和建文皇帝是客观原因,不包括在内)。如果不是建文皇帝朱允炆,朱祁钰也是明朝唯一一位没有被埋葬在皇陵的皇帝。他是按照亲王的礼仪埋葬的。
他不仅没能进入皇陵,而且死后还被废帝称为“暴力”和“暴力王”。这是一个邪恶的死后。历史上,除了朱祁钰,只有汉武帝王子刘据死于巫术灾难后的死后头衔是“暴力”。
到底朱祁钰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甚至被这样尴尬的历史境地所困扰?
在皇帝的位子上,朱祁钰只有七年的时间,而这位皇帝的宝座并非他抢走的。他原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王子,和明英宗朱祁镇皇帝的哥哥关系很好,关系也很好。很难说他是否觊觎皇位涉及到复杂的人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几乎导致大明亡国的灾难“土木堡之变”,朱祁钰将永远是Xi王殿下无忧无虑的小王子,他的人生也不会有那么多变化。当然,同时,他也不会给后人留下那么多谈资。
土木堡之变,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皇帝朱祁镇被俘。当时,明朝可能在几分钟内成为第二个南宋。有一段时间,朝野震惊了,首都的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许多富人准备转移他们的财产,一些大臣不得不把他们的孩子送出首都。而瓦拉则乘胜追击,咄咄逼人,进逼首都,群龙无首,时任监国的朱祁钰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接过这个烫手山芋,继位为帝。
[img]45936[/img]
朱祁钰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九五之尊,把朱祁镇当成了皇帝,把朱祁镇两岁的儿子当成了皇太子。然后对王震的党羽进行了大规模清算,任命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顿内部,调动重兵,稳定人心,最终在土木堡变化三个月后击退瓦拉,赢得了北京保卫战。
朱祁钰地位尴尬的根本原因是英宗回朝后争夺皇权和王位。最后的赢家是朱祁镇。在英宗回归的问题上,朱祁钰的心胸确实太窄了。不得不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也是易储风波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夺门之变”。
毫无疑问,被朱祁钰软禁七年的朱祁镇一旦恢复,自然会忘记很多年前他和弟弟之间的兄弟朋友,取而代之的是“恨”这个弟弟,废除他的帝号,以叛逆的名义处决于谦等拥有朱祁钰的大臣,最后软禁朱祁钰。一个月后,身体不好的朱祁钰去世了。
[img]45937[/img]
其实明人对朱祁钰的评价很好,有人认为他是“英主”。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虽然被朱祁钰抛弃了王子的位置,但在评价叔叔时却非常客观。他完全否认了他父亲对他叔叔的贬低和忽视,并正式将案件翻过来给朱祁钰,说:“我叔叔王践,很难保邦,奠安宗社八年。”大概是为了照顾老爹的面子。他也被称为“国王”。他没有给朱祁钰一个寺庙号码,而是恢复了他的皇帝号码。将他的死后头衔命名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只有五个字的死后头衔显然不是全面的平反。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被加入寺庙名称“代宗”,并被加入17个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孝景皇帝”。和其他大明皇帝一样,朱祁钰在礼仪规范上与其他大明皇帝平等。
朱祁钰明代宗 死后,他没有进入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