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他是崇祯最依赖的大臣 但是为什么要在军队中自杀呢?

杨嗣昌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亲杨鹤被称为士兵。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他是军事部的右侍郎,陕西省总督。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只比父亲晚了六年。

从杨思昌考上进士后,到天启年间,他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从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开始,他很快就晋升为户部郎中。后来,他成为了礼部尚书和东阁殿大学士。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内阁参政。入阁后,杨思昌掌兵,为他未来的军事生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img]45479[/img]

天启年间,东厂提督魏忠贤一手遮天,朝中成员十分之七八成为魏忠贤的党羽,世称阉党。天启三年(1623年),在兵部任职的阉党成员崔成秀想拉拢杨思昌,被杨思昌拒绝。随后,他在朝廷被阉党成员排斥在外。无奈之下,他选择辞职退休。这是五年。

四年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即位后,杀了魏忠贤,阉党瞬间倒台。朝中阉党大员多达300多人受到惩罚。崇祯元年(1623年),崇祯皇帝宣布启用被阉党排挤在野的前朝老臣,以弥补朝中大量缺官。许多蒙冤在家闲居的官员都得到了新的启用,包括著名的袁崇焕。当然,杨嗣昌也在其中,他被任命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晋升为右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地。他整顿防务,修建山海关两翼城,政绩斐然。崇祯三年,授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总督。

从他围剿镇压农民军起义开始,杨嗣昌事业的真正起步。

事实上,杨嗣昌的围剿策略非常鲜明。他洞察了晚明朝的政府、军事和政府,以及民间人民的生活条件,了解民间疾苦,也了解了农民起义的原因。早在几年前,崇祯皇帝就问他,辽东的皇太极和陕西、河南的农民军叛乱应该先消灭。杨思昌回答得很清楚:“虽然辽东很强大,但山海关靠近大海,依靠群山,是一个自然屏障。只要派重兵守住山海关,皇太极就永远不会进攻。大明朝最大的敌人是中原成千上万的流寇。流寇就是人民。他们穿上衣服到田里是农民,举起武器是流寇。如果人民不能吃饱饭,流寇将永远无法围剿。一直以来,杨嗣昌都主张镇压和使用,不能不镇压,也不能盲目地镇压。杨嗣昌的策略无话可说,但根据明朝的财政状况,我们怎样才能拿出多余的物资来救助农民呢?

[img]45480[/img]

崇祯听取了杨思昌的建议,任命熊文灿总理为五省军事部队,镇压和照顾他们。这一举动在一年内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被打败,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类、孙传庭伏击,刘宗敏等17名残疾人躲在陕西东南的商洛山。

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崇祯十二年(1640年)5月,张献忠谷城再次崛起,各地农民起义火灾复燃。崇祯皇帝“命杨思昌督师,送方剑镇压。杨思昌、陕西副将何人龙、李国奇攻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县)。历史记载“大破之,斩3620,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十四年(1642年)正月,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迅。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义铭,朝野震惊。当时,杨思昌在襄阳附近围剿农民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崇祯皇帝的委托。他既害怕又悲伤。结果,他病不起。不久之后,杨嗣昌带着深深的遗憾在军队中自杀。

[img]45481[/img]

崇祯皇帝听到杨嗣昌的死讯,临朝叹了口气:“自从杨嗣昌去世以来,无复有能督师平贼。”
他还亲自写了一封祭文,说:“只有当他有远大的抱负时,他才有远大的抱负。。。他有远大的抱负,但他已经筋疲力尽和富有同情心。有人弹劾杨思昌,说他围剿不力,误国误民。崇祯不听。首先,他把杨思昌封为太子少傅。

杨思昌一生都在军队里,他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个人,而是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不幸的时代,一个无法回到天堂的时代。杨思昌很谨慎,无论是当官还是带领军队战斗,考虑问题都非常全面,非常谦虚。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崇祯的变化中一直受到青睐。


他是崇祯最依赖的大臣 但是为什么要在军队中自杀呢?他是崇祯最依赖的大臣 但是为什么要在军队中自杀呢?


  •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十面埋伏囚犯
  • 从崇祯朝的历史来看,最绕不过的话题人物之一就是杨嗣昌,他是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末重臣。 很多人说杨思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

  • 李自成:他灭亡了一个朝代 皇帝只做了42天
  • 杨思昌是崇祯三年来在陕西失败的杨鹤的儿子。他有很多缺点,比如心胸狭窄,嫉妒贤惠,功勋卓著的明朝大帅卢象生被他杀害,俘...

  • 杨嗣昌是谁?杨嗣昌是因为担惊受怕而死吗
  •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 明朝杨嗣昌觉得自己罪恶重重,绝食而死?
  • 杨思昌来自湖南武陵。他在万历38年考上进士,担任杭州府教授。相当于他的祖父一直重视教育的原则。并逐渐升职到户部郎中,然...

  • 沈炼为人忠义,为什么他的结局如此悲惨?
  • 沈炼,字纯甫,明朝官员,锦衣卫,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曾弹劾严嵩父子。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说到...

  • 《明史·简义传原文及翻译,简义生活简介
  • 明史 原文 : 简义,字宜之,巴人,初名荣。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皇帝问:“你叔叔后来了吗?”荣顿首先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