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反贼李自成兵临城下,守城士兵却无意打仗。“当兵吃饭”是几千年的规律。没有钱,士兵自然不会努力工作。他们都是老人。朝代的变迁对他们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不管谁主宰世界,他们都是奴隶和穷人。
李自成于1644年3月18日攻占北京。这时,3月11日,北京城大明朝廷正在讨论如何为守城士兵支付工资。崇祯皇帝之前一直在急着支付工资,以至于骄傲的皇帝在绝望的时候不得不发出通知,要求全世界的大臣和富商为国捐款。说白了,他要求大臣和富商。
[img]44259[/img]
在几年前的太平时期,崇祯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他是一位想要面子的皇帝,他的骄傲甚至让人觉得他是自负的。据《三元笔记》记载,有一次,为了拍他的马屁,大臣把他比作汉武帝唐太宗。他笑了,但他觉得大臣把他比作汉武帝唐太宗来羞辱他。在他眼里,汉武帝只是中等皇帝,唐太宗家风败坏,他看不起他。可见崇祯内心的骄傲。
然而,看到祖先的基础即将被摧毁,他不得不放下昔日的骄傲,向无助的现实低头。就在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他向世界发出了捐款的诏书,规定京城官员、地方大臣和地方富商都应该捐款,但整个明天的人们假装看不见。崇祯就像在污水池里扔了一块石头,平静下来。
北京附近的一位老农来到户部,捐了400两银子。崇祯感动得热泪盈眶。明朝没有爱国主义者。崇祯立即奖励了老农“千家万户”的官职。虽然这是一个虚假的职位,但它也是对他爱国主义的奖励。
[img]44260[/img]
到了首辅大臣这里,内阁首辅魏藻德捐赠了520,比老农多100两,真的让崇祯心寒。朱紫贵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只捐了500两,其他大臣还是可以期待的。果然,其他大臣只捐了几百两,纯粹是敷衍。崇祯看透了这群儒家圣人。太监首领王之心捐了1.2万元,算是最高的。
崇祯从朝廷大臣那里想到了岳父周奎。他清楚地知道周奎很富有。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他去了周奎的女儿。崇祯登基后,周奎被授予嘉定伯,基础深厚,相当富有。但他也以吝啬而闻名。
崇祯派太监许高上门传言,要求岳父捐10.2万元,并承诺给他封侯。然而,周奎哭了,最后跑到宫殿向女王的女儿要钱。女儿给了他5200元,他付了1200元。结果,他捐了13200元,赚了2200元。这可以说是极其吝啬。
[img]44261[/img]
崇祯放弃了自己的老脸,在全国只求了20万白银。光守城的士兵有几万。这20万只是杯水车薪。此时,他离北京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崇祯真的无能为力。他想万历爷已经三十年没有朝天下太平了。他尽力放弃皇帝的尊严,但他仍然救不了大明。
在我看来,如果崇祯能有勇气把捐款改成抄袭家庭,他只需要抄袭几个大臣和富裕家庭来支付工资,这样他就不会丢脸,也不会得到钱。一周后,北京坠落,崇祯自杀。那些对金钱漠不关心的大臣们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等着他们?
他放下了皇帝的尊严,让大臣为国捐款 群臣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