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流行的“借东风”故事。刘备和孙权在曹操进攻荆州时,形成了抗曹联盟。孙权将军周瑜羡慕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华,想把他置于死地。于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晚上用几十艘装满稻草人的船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多万支箭。
[img]42643[/img]
图片来自网络
诸葛亮和周瑜一起制定了攻击曹英的计划。但最近几天,西北风一直在河上吹来。用火攻击不仅不能烧掉北岸的曹兵,还会烧掉自己。周瑜对东风感到不高兴,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他给周瑜开了一个“处方”。周瑜打开它,看到上面写着:“如果你想打破曹兵,你应该用火攻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东风。”
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了,便问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说他可以借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建一个九英尺高的七星坛,然后在祭坛上练习。几天后,东南风真的刮起了。周瑜觉得诸葛亮不能留下来,于是派人去七星坛杀诸葛亮。但诸葛亮早就预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提前离开七星坛,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夏口。诸葛亮临走时给周瑜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望周都督利用这风破曹兵,诸葛亮暂时回到夏口,异日再相见。周瑜不得不放弃。
然而,正史是这样的:诸葛亮没有参加赤壁之战,也没有能力呼风唤雨。周瑜是指挥赤壁之战的人。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练习水军的周瑜和黄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起东风。他们聪明地抓住战斗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的思想也非常宽广,这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完全不同。
[img]42644[/img]
图片来自网络
但也有人说诸葛亮借东风,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很有可能是真的。众所周知,为了鼓舞士气,每一场战争前夕都要进行战前动员。@ 在准备赤壁战争时,孙和刘的家人不能等到刮东南风才进行战前动员。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刮东南风的时间,我们必须在刮东南风之前提前做好所有的战斗准备。
在这个冬天,上帝通常刮西北风,但刮东南风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难怪周瑜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后急于吐血。@ 打败曹军,知道什么时候刮东南风很重要。而东吴方面似乎也没有在这方面能掐会计的人才,否则,吴国的史书早就让他留名青史了。只有“孔明借东风”这个情节的存在,一切才会显得顺理成章。所以,“孔明借东风”应该是真的。
既然借东风是存在的,那么这个隆冬有没有刮南风的条件呢?在赤壁,冬季最有可能刮东南风的时间是冬至后的两三天。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冬至那天,气候会从极冷变暖,这样的气候变化更有可能刮东南风,@ 赤壁战争当晚东南风大起,程昱叫曹操小心提防,曹操笑着说:“冬至一阳生,来来往往,安得没有东南风?何足为怪!意思是:冬至一阳生,刮东南风很正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见曹操的生活常识十分丰富。
[img]42645[/img]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冬至的到来并不是上帝刮东南风的充分条件,也可能不会刮东南风。因此,诸葛亮早在祭坛祭风之前就为自己安排了一条不刮东南风的退路。临行前,他命令鲁肃说:“子静现在回去帮周公瑾调兵遣将。如果我没有借东南风,不要责怪我错过了你的大事。”@ 即使诸葛亮没有借东南风,他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是说,不管结果如何,诸葛亮借东风是一笔只赚不亏的生意。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需要诸葛亮提前准确计算哪一天能刮东南风,也不需要他具备呼风唤雨的特殊功能。只要他有丰富的生活常识,然后自己用一点,他就能在表演中取得圆满的成功。诸葛亮登上世界后不久,真的刮起了东南风。这真是诸葛亮的好运。
刘备孙权联盟[借东风]抗曹有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