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东风烧毁了曹军的战舰。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三国决立。诸葛亮利用东风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人们经常在晚饭后谈论它。但只要你冷静思考,人们就忍不住问,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吗?如果不是,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神秘之处呢?
[img]813643[/img]
诸葛亮借东风(图片来源:大三国志游戏原画)
事实上,“借东风”完全是诸葛亮的把戏。诸葛亮没有完全的能力。当然,他不能借东风来使用它。东风是自己的,但人们不知道。诸葛亮了解《周易》,了解气候变化,并充分利用它,使弱军利用东风的力量发挥最佳战斗力。
《易经》中有天文,其中十二卦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符合《易经》的原则。以诸葛亮借东风为例,当时是农历十月,占卜是坤占卜,是纯阴占卜,阴极是阳,所以十月几天的气温会上升,有一个小春天的气候。诸葛亮利用这种气候条件借东风。曹操把战舰连锁起来,也源于他对天文学和气候的了解。战舰连锁有利于水上作战,只怕火攻。但曹军的水军位于长江上游,位于西北部,东吴水军位于下游,位于东南部,农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风,东吴缺乏火灾攻击条件。诸葛亮、周瑜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周瑜担心,担心攻心,以至于担心晕厥。于是诸葛亮登台,弄玄虚,借东风。根据《易经》,诸葛亮知道某一气候前后三天会转东南风,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算准了日子,装模作样借东风,兵借火攻打曹操。曹操兵败赤壁,逃回北方,偶尔看《易经》,忍不住笑了。部众感到奇怪,问他惨败有多可笑。曹操说,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明白这段《易经》。这就是农历十月的气候变化。
用于军事的密码包含在节气卦中。农历十月对应坤卦,节是立冬,气是小雪。还有其他月份的规定。十一月,又称子月,对应于复卦,是一阳初生的时候。节日是大雪,气是冬至。冬至之夜,时间最长,气温最低,行军条件艰苦。之后,白天变长,气温逐渐升高。十二月,与地泽临卦相对应的地泽临卦,第一卦和第二卦都是阳卦,阳能不断上升,人体外寒内热,消化力强,此时官兵胃口好,体力好。节是小寒,气是大寒。一月叫正月,也叫阴月,对应地天泰卦。内卦有三个阳卦,所以有“三阳开泰”之说。而且天地交感,人思想行动敏锐,要规划准备军事行动。春节是立春,气是雨。二月是毛月,对应雷天大壮卦。假期是惊蛰,气是春分。惊蛰节期间,春雷鸣响,地下蛰伏的昆虫苏醒出洞,称为惊蛰。此时,人体精神旺盛,应开展军事行动。三月,对应泽天的卦。外卦为兑,兑为泽,内卦为乾,乾为天。占卜表明,阳能将完全升高。节是清明,气是谷雨。清明节,天气清新,和风习习,气候最宜人,适合休息部队。四月,对应乾卦,六卦纯阳,阳至极点,所以四月闷热,最不舒服。乾卦纯阳,阳极阴生,所以4月份气温会下降几天,节气前后西北风可能会吹几天。节日是立夏,气是小满。五月,对应天风卦,初卦变阴。节是芒种,气是夏至。夏至阴生,能量开始回收,物品容易回潮,需要防潮防霉,人体需要维护。六月对应天山逃卦,节是小暑,气是大暑,即所谓三伏天。因为卦象是外卦纯阳,内卦是两阴逼阳,阴气上升,所以人体外热内寒,体表放射能量,内部收缩储能,人胃口差,体力差。七月对应天地否卦,节是立秋,气是处暑。此时,天地两隔,万物肃杀,因此有秋风扫落叶的说法,官兵杀敌情绪容易发动,应实施歼灭作战。八月对应风地观卦,节为白露,气为秋分。秋分如春分,气候适宜,白天等长。九月对应山地剥卦,节为寒露,气为霜降。占卜为五阴剥阳,宜谦退内守。
《易经》博大精深,其军事应用更加神秘,作者实在难窥其径,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以待来者。
《易经》解决诸葛亮[借东风]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