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身边的万贵妃是历史上著名的“奸妃”。她相貌平平,体格强壮。她比朱见深大十多岁,但她赢得了朱见深的宠儿。她在后宫里霸道而混乱。不仅如此,在后世历史学家的记录中,万贵妃还犯了一个更大的罪行:肆意杀害“龙种”,这几乎让朱见深绝嗣。她很难生孩子,也不允许其他妃子生孩子。她经常用药物堕胎其他妃子。
[img]4143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她的爪子也伸到了明孝宗朱佑霖的生母纪氏的头上。得知纪氏怀孕后,她派人暗害纪氏和朱佑霖。幸运的是,宫女和太监们有良心,否认了纪的怀孕,并保留了朱佑框还活着的秘密。他们守口如瓶,连宪宗皇帝本人都不知道他还有这样一个儿子。明孝宗在以宦官张敏为代表的太监宫女的保护下,成长顺利,终于逃脱了灾难。后来,当张敏为朱见深梳头时,他透露了这件事。朱佑框立即成为王子,但张敏得罪了万贵妃,不得不自杀。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明宪宗真的不知道这个儿子的存在吗?事实上,经过一点思考,我们可以注意到,只有一群太监宫女和一个废物才能在宫殿里隐藏一个大活人几年。这个事实太不可思议了。因此,明朝人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
尹文和在《直琐饰录》中写道:纪后怀孕后,明宪宗把她放在安乐堂,秘密派人照顾她和她的孩子(“纪后怀孕,上令托病处安乐堂,生下王子,秘密下令内侍谨慎。”)。换句话说,明宪宗朱见深从一开始就知道纪氏怀孕生子,但她不想伤害万贵妃的心,所以她谎称自己流产了,并亲自授权太监照顾纪氏和朱佑。一切都在朱见深的控制下,直到时机成熟,他才把朱佑框立为王子,告诉世界。既然万贵妃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她又怎么能再谋杀朱佑坎呢?
[img]41434[/img]
图片来自网络
《万历野》的作者沈德福也觉得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记载,“十无一实,最可笑”。他还认为宪宗朱见深知道真相,只是“担心万妃之心”,才对此事保密。因此,万贵妃并没有谋杀朱佑韬,只有真相大白后才有可能涉嫌毒害纪氏。然而,朱佑霖即位后并没有继续追查此事,那么真相就不得而知了。
即使是在宣布孝宗朱佑框的人生经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太监张敏,其实他的结局并不是《明史》所说的被迫自杀。《玉堂丛语》中提到,张敏曾在路上遇到怀恩,被怀恩骂了一顿,回家后便“怨恨而死”。据说张敏死于与另一位太监怀恩的矛盾,而不是万贵妃之手。据《金门县志》记载,张敏一直受到宪宗皇帝的信任,“成化二十一年,敏病,帝遣太医诊视。讣告,震悼。可见朱见深自张敏生病以来一直关心他的病情。而且张敏的病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本不像自杀暴死。最重要的是,他死于成化21年,而不是像《明史》所说的那样死于成化11年。
无论上述哪一种说法成立,张敏之死都与万贵妃无关,这也证明了《明史》的记载不可靠。
更有趣的是,《明史》的记载本身也有两个主要的漏洞。
[img]41435[/img]
图片来自网络
@ 当万贵妃指示张敏毒死朱佑时,张敏惊讶地说:“皇帝没有孩子,他怎么能杀了孩子?”,所以他没有开始。但事实上,这个时候应该是成化六年了。朱见深的次子朱佑极还没有死。张敏怎么能说“没有孩子”?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第二个漏洞在于“孝宗皇帝吃了万贵妃下的药,所以他天生头上缺少一根头发”(“孝宗出生时,他一寸也没有头发,或者在药房里”)的说法。据《明史》本人介绍,虽然万贵妃多次派人向朱佑框下毒,但那些宫女太监并没有死,而是尽力保护朱佑框。那么,朱佑框怎么能服用万贵妃下的毒药呢?
这样一个逻辑上充满瑕疵的故事,被公开载入正史,不能说是对万贵妃的极大偏见。万贵妃虽然有很多错误,做了很多坏事,但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只是因为传统历史观对妃子的偏见,万贵妃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邪恶。她不应该把所有的罪都推卸给她。直到现在,泼在她头上的污水应该稍微消散。
明宪宗朱见深宠爱的万贵妃是堕胎狂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