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类,字彦演,号恒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到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到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4月,随清军入关。抵达北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历史称号,列入内院佐理机务。
[img]40843[/img]
这里我不能用功绩,只能用事迹来形容,可以说是为了明效命,消灭义军。计算中原,鼓励内应。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时,洪向多尔根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以一战而除。今天,先遣官宣布王令,表示这次旅行是为了杀贼,不屠人,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仍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无犯罪。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员悉惩,百姓依然安全。首先倡导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这极大地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与此同时,这种鼓励内应和占领城市的做法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代文人的缺乏骨气。
[img]40844[/img]
洪承类死于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类的墓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武器大厦旁的车道沟10号院的幼儿园。墓地的宝顶位于武器院北部的一个角落,宝顶旁边有一大片茂密的古松。
[img]40845[/img]
满清时期的崛起和明朝的衰落。在这场风云变幻、朝代变迁的大棋局中,身处历史夹缝的洪承类,虽然无法控制时局,但他扮演的不是马前卒等角色,而是一个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重要棋子——“车”。在某种程度上,他改变了法庭,促进和加快了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
揭露为什么叛臣洪承类被称为最没骨气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