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贪官,相信大家脑子里都会浮现出小沈阳的形象。其实晚晴有个角色比小沈阳更贪,贪的东西比小沈阳多,他也是王亲。他是勇哥今天要讲的庆亲王奕匡。
易匡,1838年出生,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熙亲王爱新觉罗·永林的孙子。公元1894年,慈禧皇帝60岁生日时,他被授予庆亲王称号。1908年,他被授予铁帽王(清朝的一个头衔)。同时,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王。在辛亥革命期间,易匡还担任了六个月的内阁总理大臣。
[img]36441[/img]
易匡继承了他祖父庆祝王永林的头衔。他在前半生基本上什么也没做。然而,虽然他没有知识,但他写了一个好词,慈禧经常找他写作,所以他赢得了慈禧的青睐。
1884年,慈禧以“因循延误”罪罢免了恭亲王奕䜣易匡也有机会接任各国总理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进入封庆郡王。自1861年以来,慈禧太后和易欣在北京发动了政变,从苏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权力。直到辛亥革命,幸运的是,易匡虽然能力不高,但学习水平很低,但他是一名官员。
奕匡的能力在晚晴政治的风暴中屹立不倒,与他的做人做事方式有很大关系。奕匡工作作风稳重,滴水不漏。史书上说他“荣辱忽焉,都在圣意”。在晚晴政治保守沉重的风格下,决策者并不重视官僚能力,只有像奕匡这样奉承熟悉的人才能一步步升职。
辛丑年,在易匡担任领班军用飞机之前,他的贪财已经为中国人所知。当时人们称庆亲王府为“老庆记公司”,专门卖官收钱。
奕匡以各种名义受贿,他与袁世凯的勾结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1903年,领班军机荣禄病重,袁世凯计算奕匡将继任,将杨士琦送到银十万两相礼,说:“宫保知道王爷很快就会进军机。在军机处工作的人,每天都要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一定要向王爷道喜赏,这笔费用也是可观的。这笔钱只是作为王爷到任何时候的零用,以后还要特别报效。此后,袁世凯月有月规,年有年规,孩子结婚,都是袁一手布置的,不费王府一分钱。
[img]36442[/img]
1908年,易匡70岁生日成为官员攀缘交流的好时机,易匡肆意赚钱收受贿赂。庆祝王府门前繁忙,列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隐藏人们的眼睛,易匡警告家人不要收到礼物,但秘密地把礼物送人分为四个层次。在这个70岁生日那天,易匡获得了50万2银,礼物的价值超过了100万。
1911年,直到清朝帝国即将灭亡,易匡几乎病态地聚集了自己的个人财富。据《光宣小记》记载,武昌起义后,四川前总督锡良自告奋勇率兵督陕,一向卖官赚钱的易匡仍向他索贿8万元。锡良怒不可遏:“人生不是用一笔钱买官的,现在是吗?”
清朝帝国倒塌时,易匡通过贿赂收敛的财产相当于白银超过1亿美元,而清朝帝国的年财政收入只有8000多万美元。易匡的腐败在海外很有名。1911年,《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易匡:“彼此的住所位于皇城外的北部,北京所有的官员都在他们的门口奔跑,覆盖了中国的云其门如市也。”
1917年,奕匡死于天津租界,时年79岁,溥仪授予“密”字,意思是“后悔过去”。
[img]36443[/img]
虽然易匡岁贪污无数,但最终还是被儿子挥霍掉了。根据爱新觉罗·溥泉的《我父亲王载振事略》,载振、载战、载挥继承了易匡的巨额遗产,过着无劳的寄生生活。
如果奕匡知道几个儿子这样挥霍自己的受贿收入,一开始还会这么贪心吗?
谁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这个人比小沈阳更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