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为乾隆实现了江南游的愿望,让乾隆领略到了他聪明能干的本领。乾隆一生中因多次南巡,为民间留下了许多轶事,传为佳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喜欢畅游山水,好喜功君主。然而,如果乾隆南巡只是为了欣赏江南的湖光山色,那就不对了。江南各地素以物产丰富、人文鼎盛而闻名于世。宋明以来,朝廷多次衣冠南渡,江南一角延续了巨大的中国文化命脉,江南的士风一直优于北方。清军入关后,所向披靡,只有在江南被以书生文人为首的义军顽强抗争。因此,出现了“扬州十日”等惨不忍睹的屠城事件,后人有诗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上有血斑。清朝的统治者真的伤透了江南文人的脑筋。
[img]32271[/img]
此外,清朝自认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人文鼎盛的江南也很难心存恐惧,多次开设“博学鸿词”等科目,希望能安抚士人。@ 乾隆南巡是继续清朝的政策,借此机会吸引人才和地方豪强户,消除反清情绪,营造满汉一体的民族情感氛围。
此外,自宋明以来,“苏杭熟,世界足”已成为民谣。江苏、浙江、直隶、山东等省都是财产丰富的地方,是整个国家的粮仓,是国家的命脉。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发展是否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安全,但这些地方仍有频繁的水灾。乾隆应该利用南方巡逻的机会来检查河流,消除水灾,发展农业。
乾隆只是把这些道理放在心里,没有向外人提及。小沈阳已经很清楚了。他总是排众议,反复劝乾隆南巡。于是乾隆把南巡的一切都交给了小沈阳,让他去南巡。
每次南巡,乾隆最担心的是国库里的银子。他前四次南下,每次都花了40万两白银。当他准备再次下江南时,一些官员出来阻止他,因为国库空虚,人们疲惫不堪。对朝隆最满意的是对南巡的支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十二日,乾隆以“观民省方,勤求治理”的名义开始第五次南巡时,内务府只需支付皇家驾驶的日常费用,其他费用大部分交给小沈阳筹集。小沈阳自然不会自己付这笔钱,立即传令各省督抚、盐政、河督,命令他们修行宫,抓紧时间修龙舟。水路旱道很快就被疏通了,宫殿里的花园也建成了,到处都是运河,蜿蜒成千上万的龙舟。小沈阳本人没有一分一文,就假借皇帝的威势,把一切都买妥了。乾隆大悦,完全不顾羊毛出在羊身上,只知道欣赏小沈阳的聪明能干。
[img]32272[/img]
乾隆兴高采烈地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南巡。无论他走到哪里,小沈阳都和他形影不离。在皇家驾驶经过的地方,所有的官员都跪下来接他。小沈阳站在乾隆身边,显得更加威严。小沈阳向当地官员展示了他在乾隆面前非凡的地位。当地官员对他更加恭敬,纷纷贿赂他。
圣驾很快就来到了扬州。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繁华的烟花之地,被古人称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每次乾隆南巡,扬州都是必经之地。扬州的慧因寺、倚虹园、致佳楼、怡情堂、法净寺等名胜区都有乾隆皇家笔亲题匾额。小沈阳自然不敢对扬州掉以轻心,亲自命令扬州的官员布局,让小镇的繁华比过去更好。城里的街道和小巷都铺满了锦毡,两边都挂满了丝绸。圣驾一路经过,鲜花映目,美不胜收。
[img]32273[/img]
乾隆居住的高曼寺宫殿到处都是翻新的。宫殿里挖了两个新的人工湖,堆了许多用太湖石砌成的假山,充分展示了江南美丽的花园。整个维修建设的成本?没有使用内务府的银子都是由两淮盐商在小沈阳的指示下“自愿”捐赠的。乾隆非常高兴,他对小沈阳的能力非常满意。面对花园里的春天,他奖励了小沈阳。
一方面,在皇帝的权威的帮助下,小沈阳为盐商贡献了大量的银子,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自己的口袋。另一方面,他借盐商的财富取悦乾隆。小沈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左右逢源,受益匪浅。他真的很聪明。
和珅得宠的原因:能为乾隆皇帝办好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