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国佐一百六十八年,有才华的王子并不少见,如果说谁最有才华,那就是宋徽宗第三子赵楷。不幸的是,他没能成为皇帝,成为北宋最痛苦的遗憾。徽宗一生多子多女,仅在被俘前就生了32个儿子,34个女人。在众多王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王后出生的长子赵桓,另一个是王贵妃出生的赵楷。两者相比,赵桓是皇长子,而且是长子,在年龄、出身上都有优势。
赵楷出生于建中靖国第一年(1101年)。虽然他比赵桓小一岁,但他的才华在所有兄弟中都是无与伦比的。他有广泛的爱好,无所不能,学习渊博,文养丽。他的诗、文、书、画造诣直追徽宗,所以声望很高。大臣们对他的赞美层出不穷,徽宗也非常喜欢他。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封赵桓为王时,也封赵楷为王。
[img]26751[/img]
与赵楷相比,赵桓除了身份高贵之外,别无选择,古板木讷,人缘不好。然而,赵桓毕竟是长子,赵楷只能算是普通的儿子。在建立接班人的问题上,徽宗不容易逾越。政和五年(1115年),徽宗违心立赵桓为皇太子。
身份问题使赵凯失去了这个机会。虽然赵凯错过了王子的位置,但赵凯的学习越来越进步,徽宗对他的偏好和重视也增加了,有些方面甚至非常特别。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可以看到徽宗在继任者问题上的心理变化。
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打破了“唐朝以来,王子不兼师傅官”(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惯例,破格任命赵楷为太傅;不久,他忽视了“宗室不领职事”(欧阳文忠公集)的祖制,任命赵楷为提升皇城司,任命他守卫首都,侦察臣民动静。@ 徽宗宴请蔡京、王富等大臣,在蔡京家举行宴会时,他们陪伴赵楷,而不是赵桓,以至于人们猜测徽宗“废立”(朱子语)。
为了把赵楷推到舞台上,让他在大臣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徽宗做出了另一个重大决定,让赵楷参加殿试。当年3月11日,徽宗“让嘉王楷去廷对”(16日),御集英殿策进士。戊申(26日),送礼部奏名进士,出身783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宋史徽宗本纪)。
[img]26752[/img]
殿试第一名是状元。赵楷“廷策进士,唱第一”,成为历代王子科举夺冠的特例。赵楷的才华是真实的。赵楷本来应该是状元,但是徽宗怕天下人说闲话,就让赵楷排名第二,也就是榜眼。从那以后,赵楷更加自豪,“出入禁省,不再局限于暮色”(宋史宗传),极有可能取代赵桓。
当时,赵桓失宠,变得非常紧张。王富、童贯、梁师成、杨戬等人见风使舵,不断在徽宗面前说赵楷的好话,尤其是王富。“楷有宠,富是阴画夺宗的策略。……摇东宫”(《宋史·王富传》),“道君(徽宗)尝喜嘉王(赵楷),王富辈尝摇东宫”(《朱子语》),赵桓王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众臣的帮助下,赵楷也充满了野心,“楷宠盛,动摇东宫意”(宋史梁师成传)。然而,几年后,赵楷被徽宗冷落。宣和五年(1123年)11月,徽宗去王富家看灵芝,不小心发现王富和梁师成了邻居,两家之间有暗门交流。徽宗突然生气了。你是党营私!随着王福、梁师成的失势,赵楷觊觎王子位的念头也变成了泡影。就这样,赵楷失去了第二次机会。
钦宗本来是个无能的人。登基后,他的昏庸作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内忧外患,钦宗先是匆忙忙,不知所措,然后在金战略上优柔寡断,左右摇摆。昨天的战争,今天的和谐,明天的战争,后天的和谐,有时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变化。他反复无常,使大臣们头晕目眩。来自世界各地的北京秦王将军不得不选择观望。
[img]26753[/img]
在战争中,内政也一团糟,钦宗怀疑,李刚和其他血腥的金牌将军被杀,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无能的人,无耻的人,想战斗没有勇气,想和没有对策,只能看着国家破裂和死亡。钦宗本人,忧郁之余,要么无缘无故频繁调整干部,要么盯着鱼缸发呆,北宋江河日落。靖康二年二月(1127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绑架,靖康之耻发生。
勤俭有余,英明不足,钦宗作为皇帝,在危机时期缺乏应有的勇气。平心而论,金人南下时,兵力只有六七万人。如果有一个像赵楷这样的人坐在京师身边,用汴京城的力量,京师军民的愤怒,各路军马的援助,打一场美丽的汴京保卫战,秦宗是皇帝。那一年,徽宗若能突破皇位继承制度,将才华横溢的赵楷立为王子。然而,历史没有回头路。
最有才华的王子 如果他成为皇帝,就不会有靖康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