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可以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扩大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水平,吸收了大量来自中下层社会的人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科举考试开始时,表现出了充满活力的进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41725[/img]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其积极性也占主导地位。但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主义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作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代代不如一代。唐代科举考试和宋初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科举考试每年或两年举行一次,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宋代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诗赋。王安石任参与政治事务后,取消了诗赋、帖经、墨义,专门从事经典、理论和策略。公元1118年,一个人偷偷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有告诉父亲。结果,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第一名。然而,皇帝知道后,把它降到了第二名。为什么会这样?
赵楷王子简介
这个凭本事考上状元的人,是宋朝身份最高的状元。他是赵楷皇子,被他瞒着的父亲是赵霁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也许他不太合格当皇帝,但作为一名书画家,他非常成功。
赵楷是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贵妃深受宠爱,为宋徽宗生了三子五女。赵楷从小就很有才华。受父亲的影响,他也非常喜欢文学。宋徽宗非常爱他的儿子,并尽力培养他。
[img]41726[/img]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楷和他的父亲一样有才华。唱诗、下棋、书画都没什么问题。宋徽宗很高兴看到一个儿子像他一样,对赵楷寄予厚望。赵楷出生仅三个月,就被授予魏国公称号。他7岁时进封嘉王,17岁时进封运王。
也就是这一年,赵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参加科举。为什么令人惊讶?这是赵楷本人就是王子,被父亲宋徽宗重用。他先后担任过奉宁军节使、开封仪同三司、司空、太保、太傅、徐州牧、兖州牧等职务。他根本不需要参加科举。古代王子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不需要争名夺利,为了给世界寒士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王子都被禁止参加科学考试。毕竟,如果他们参加,就会扰乱整个科举场,到时候就不公平了。
为什么赵楷要考举?
那么,赵楷为什么要参加呢?赵楷也是王子。每当他有任何作品时,他周围的人都会赞扬他以奉承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楷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有真正的能力。他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为了确保考官在阅卷时的公平性,他还特意改名换姓。
果然,考场里没人知道这个人是三王子。最后,赵楷凭借自己的技能考上了本届冠军。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不是绣花枕头,而是有真正的材料。
当然,赵楷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不是为了与其他士兵争夺机会。当他知道自己是第一名时,他如实告诉了宋徽宗。虽然赵楷这样做违反了规则,但宋徽宗知道他的儿子如此有才华,他的脸仍然闪闪发光。
[img]41727[/img]
此时此刻,宋徽宗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宣布,新科冠军是他的儿子,他有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儿子。但转念一想,如果这样做,肯定会引起很多批评,其他人也会怀疑赵楷冠军是否有黑幕。
没有办法,宋徽宗的兴奋只能压抑在心里。即使是为了不违反规则,防止别人以后八卦,他也不得不把赵楷降为第二名。原来的第二名王昂成了状元。但事实上,状元赵楷是当之无愧的。
年仅17岁的赵楷中状元,可见“虎父无犬子”。
[img]41728[/img]
公元1127年,金军突破开封,赵楷和父亲宋徽宗一起被金人俘虏,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变”。被俘后,赵楷水土不服,被尽金人侮辱,三年后死在韩州,甚至还不到30岁。如果他生来不是皇室,也许他的命运不会就此而已,也许就像如果他不是出生在皇室一样,宋徽宗和赵楷的父子也可能像苏迅和苏轼的父子一样在文学界占据一定的重要地位。不幸的是,赵楷生不逢时。
宋徽宗知道赵楷考了进士第一名,为什么把赵楷降为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