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除了赵公明,还有三位历史人物被尊为财神:第一,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忠诚正直,反对纣王暴虐荒淫,被纣王开膛取心,即著名的“比干剖心”故事。民间传说他没有“自私”,办事公道。二是范蠡,他原本是春秋越王勾践的谋臣,使“美人计”,帮助勾践摧毁吴复国,完成霸权。然而,他意识到越王“可以同甘共苦,但不能同甘共苦”,于是他匿名,在世界各地做生意。最后,他在陶邑(今山东省定陶县)定居,被称为“陶朱公”。他在生意上发了大财,又全部分散了。三是关羽,本来是三国时期蜀国将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困在曹颖,没有被金银、美女、利禄所感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明清时期,他被认为是一个忠诚而强大的“伏魔大帝”、“关圣帝君”。现代商人将上述四个人分别尊为“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羽)。
[img]24338[/img]
除上述几位外,民间供奉的财神还有财富之星君,又称“增福财神”,其画像往往与“福”有关、“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在一起是福、禄、寿、财、喜。财、丝、君脸白发长,手里拿着一个宝盆,“招财进宝”这个词就来了。春节期间,大多数人必须把这张照片挂在大厅里,祈求财富和好运。
还有一些地域色彩浓厚的财神,如扬州汉沟大王庙,供奉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英。刘英“煮盐东海,铸钱铜山”,为扬州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它也被当地人视为财神。五显财神信仰在江西德兴贪婪源地区很流行。五兄弟的头衔是“显示”,所以它被称为“五显示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人。北京安定门外有五座财神庙。
赵公元帅赵公明是各行各业财神中最著名的。民间提供的赵公明财神雕像都是头盔,直到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加的《道藏·搜神》和《三教搜神大全》,开始称赵公明为财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忌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精修至道。后来,在道教神话中,他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被授予正义玄坛元帅,成为奖惩诉讼、保病救灾的神,买卖赚钱,使之受益。因此被民间视为财神。又称黑虎玄坛,就像黑脸浓须,头戴铁冠,手持铁鞭,身穿黑虎。”
[img]24339[/img]
然而,在赵公明成为财神的早期阶段,他并不出名。他凭借明代流行小说《封神演义》的大肆渲染和描写,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原本是峨眉山罗浮洞的仙女。他被商周王的太师文忠邀请帮助商人与周抗争。赵公明有着无限的法力。他曾经把姜子牙集团打得落花流水。后来,他被姜子牙大师元始天尊摧毁。
姜子牙灭商后,在封神台上大封诸神,也给赵公明一个神位: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的职责是带领下属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赵公明的职守是“迎祥纳福”,他的下属是“招宝”、“纳珍”、“招财”、“利市”(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友益),统治世界财富。正是从这时起,赵公明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神。
从凶神到财神,赵公明并非偶然,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心理。古代中国人一直以农为本,以商为终。即使他们创造了上帝,他们也会选择有劣迹的上帝作为财神,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财富”和“利益”的蔑视。再加上封建社会流行的无商不奸的观念,上层社会认为经商地位低廉,财神自然冷落门庭。到明朝中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言利不再为人耻笑。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财神的地位大大提高。此外,商业本身也有很大的风险,商人也需要帮助神的“帮助”,使精神得到支持,这就是财神受到追捧的真正原因。
[img]24340[/img]
真是造化弄人。具有巨大法力的“瘟神”赵公明最初被安排为没有社会地位的财神。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被时代潮流推向了所有人的支持和崇拜。不但财神赵公明大受欢迎,连他的两位助手“招财”、“金宝”也被供奉。善良淳朴的人千方百计“收购”财神,请他给自己财富或赚钱的好运。这样幽默的财神年画经常出现在很多地方农民的墙上:印刷精美的赵公元帅像,他坐在黑虎下还堆着金元宝,但背景是印刷的美元和欧元...
一种文化心理创造了一种文化。古人选择瘟神作为财神重农抑商是合理的。然而,财神现在有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文化溯源:赵公明如何成就财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