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君王对隐士的态度无非是两种。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刘秀和严子陵关系很好,早年是同学,严子陵的成绩让刘秀钦佩。当刘秀成为皇帝并建立东汉时,他派人到处寻找严子陵,希望严子陵能出来帮助他照顾世界。然而,严子陵不想当官,也不想在以前不如同学的手下当官,所以他躲了起来。后来,刘秀发狠狠地命令严子陵抓住严子陵的朋友和亲戚,再也不出来见面了。见面后,刘秀主动与严子陵聊天,并和当年同学一样,与严子陵睡在一个大炕上,以示对严子陵的恩宠。然而,严子陵根本不买账。他晚上睡觉时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刘秀整晚都睡不好。严子陵拒绝了刘秀的邀请,说他渴望自由,不愿意在朝廷当官。刘秀很失望,但他仍然以高礼对待严子陵。后人也深深钦佩严子陵和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光武帝的仁德和慷慨堪称千古仁君的榜样。
[img]18350[/img]
和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玄烨一样,他或多或少都能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对隐士有些尊重和尊重。当然,他们也或多或少赢得了一些回报。另一种是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代表。朱元璋对那些归隐者有一种态度,叫做“不为我用,必为我杀”。的确,在混乱的时代,不能成为自己的下属,很可能成为其他诸侯的下属,成为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善待对手无意是对自己的残忍。于是朱元璋杀了一些隐士,甚至杀了一些英雄。
[img]18351[/img]
看看姜子牙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当时,周公姬旦在鲁国,听说姜子牙杀了隐士的消息急忙赶到齐国,希望说服姜子牙。但姜子牙的一番说辞,让姬旦也无言以对。姜子牙说:“作为国君,我们怎样才能统治人民?无非是爵位、工资、刑法、处罚四种。然而,这两位隐士公开声称,他们不向天子和诸侯交朋友。他们只有在耕地时才吃饭,只有在刺激挖井时才喝水。他们对他人和国君没有任何需求。他们说他们不需要君王的名声,也不需要君王的工资,宁愿不当官做体力劳动。这样,我就不能用头衔和薪水来鼓励他们,更不用说用刑法和惩罚来惩罚他们了。不管他们有多贤惠,他们都不会被我任命;如果他们不被我任命,我的人民就感觉不到他们的贤惠。相反,一旦这样的人多了,国君会管理谁,惩罚谁?”
[img]18352[/img]
姜子牙还说:“现在世界上有一种非常糟糕的氛围。有些隐士不穿军装来建立军事成就,但他们受到尊重;不为人民做出贡献,但他们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不是教育人民的好方法。这就像一匹千里马。这很好,但如果车夫不把它赶走,那么这匹千里马和一匹坏马有什么区别呢?我为什么不杀死这样一个所谓的隐士呢!”
姜子牙的黑历史:为什么要杀死世界上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