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典故。
当时汉惠帝刚到位,看到总理曹参整天只请人喝酒吃肉聊天,无意中照顾国家大事。惠帝想知道曹相国看不起自己,不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有一天,曹参的儿子曹颖(zhú)做中医。汉惠帝对曹颖说:“你放假回家的时候,遇到机会问父亲,说:“高祖皇帝刚去世,现在皇帝很年轻,没有任何执政经验。”。而你作为丞相,却整天和人喝酒吃肉聊天,从不问朝廷大事,也不向皇帝请示报告,你到底是怎么治国的?但不要说这些话是我让你问的。”
[img]17980[/img]
曹欣然接受了惠帝的旨意。当他在家休息时,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和父亲聊天,并把惠帝的意思变成了他自己的话来说服曹参。曹参听到这句话后很生气。他当场打了曹参200板,说:“快点进宫为皇帝服务。你不应该问国家事务。
第二天上朝时,惠帝面带微怒,指责曹参道:“你为什么要惩罚曹参?上次我让他劝你。”
曹参闻言后,脱帽谢罪,说:“陛下,请仔细想想,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
[img]17981[/img]
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
曹参又说:“那依陛下的看法,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有为?惠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曹笑着说:“陛下是合理的。高祖皇帝和萧丞相平定了世界。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现在陛下只需要放弃衣服(不作为),我们只需要遵守自己的职责,遵循原来的法律,不要随意改变,不是吗?听了这话,惠帝突然意识到,说:“好吧。下去休息一下吧!”
曹参战功赫赫,是汉代第二任宰相,倡导无为而治。曹参,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之后的汉代第二相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占二国和122个县。刘邦登基称帝后,曹参功行第二,赐爵平阳侯。
[img]17982[/img]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萧何奄奄一息时,向孝惠帝刘颖推荐贤臣曹参为宰相。曹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让他的门客们赶紧整理行装,准备出发,说:“萧何去世了,我要去朝廷当相国。”不久,朝廷派人给曹参打电话。
曹参入朝为相,一切都遵循萧何的法律,从不擅自改变。他还从各个县和诸侯国中挑选了一些简单而不善言辞的善良的人,让他们成为宰相的官员。曹参拒绝了那些在官员中严格要求细节、盲目快乐和追求声誉的人。
史书记载,曹参在朝廷担任总理三年,按照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强烈主张无为而治,从不主动扰民,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三年后,曹参病逝,汉史与萧何同名。为了赞美这位无为而治的好宰相,人们编了一首歌来赞美他的成就:“萧何定法,懂得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政贵安静,百姓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这个人已经吃肉喝酒三年了 为什么死后千古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