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

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上,有一个太监不出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生活。他伺候了六代皇帝,多次掌管司礼监50年。他对士人温柔恭敬,从不领权结帮,堪称明朝太监第一人。延平府南平县(福建南平市)人萧敬(1438-1528年),司礼监太监。他从小就入宫服役,因聪明,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努力学习,进步很快。天顺初年,担任长随。明英宗朱祁镇发现萧敬很有心计,信任他。天顺二年(1458年)萧敬升为奉御,不久又升为御用监左监丞。天顺五年(1461年),萧敬升为右少监。英宗非常宠爱萧敬,先后给了他蟒衣玉带和各种珍宝。

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

成化三年(1467年),萧敬调到内宫监管,负责粮食储存和工资的管理。他的账目出纳很清楚,基本上消除了过去的一些缺点。过了一会儿,他被提升为司礼监书,被命去调查武冈、冀州等藩府的大案。在那里,萧敬排除了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京汇报清楚,宪宗对他很满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去世时,萧敬与管理东厂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几乎被牵连。朝臣多次上疏弹劾他,但即位的孝宗保护萧敬,为他开脱。弘治三年(1490年),司礼监出缺,大家都认为萧敬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孝宗用他作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了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

萧敬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问事情,他都很了解,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给出一个清晰详细的答案。此外,他经常有正确的建议。孝道非常重视他。他多次负责安排冠军、婚礼、葬礼、祭祀等重大仪式,并审查团营兵马。萧敬被命令与刑事部、都察院、大理寺一起审讯重大案件时,他非常认真,判决得当。

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

当时,宪宗的张皇后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他们都纵容家奴违法乱纪,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但孝宗不予追究。然而,当案件落在萧敬手中时,他依法作出判决,这让大家都相信他。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危,他把王子托付给萧敬,这是后来的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起以孝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给他绣着蟒袍,允许萧敬在宫中乘轿出入。这时,他已经74岁了,但他仍然可以经常对时事提出好意见。从正德12年到14年(1517-1519年),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处游荡,萧敬和一些朝官强烈劝诫,无法制止。

武宗要求萧敬留在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和依赖他。然而,由于萧敬曾与宁王朱晨豪有过交往,朱晨豪谋反失败后,虽然萧敬年纪大了,不治罪,但武宗还是罚了他钱,罢免了他。

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

正德十六年(1512年),武宗因病去世,因没有儿子,由藩王朱厚夫进入皇位,即世宗皇帝。世宗萧敬德高望重,熟悉各种宫廷事务和礼制,特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检查国子监时,由萧敬侍从。当时的萧敬已经85岁了,依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转,行走不差,当时弹劾萧敬的官员也不少。在嘉靖元年(1522年),萧敬因多次被廷臣弹劾,请求告老归乡。世宗允许了他的请求,并阅读了他过去的功劳。除了年薪,他每个月加米十石;每年给他十个人服役;每个节日都像过去一样给他时令食物。与退休的内阁大学士相比,这种待遇更高,这也是宦官以前从未得到过的。

萧敬在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世宗命司礼监太监负责丧事礼仪,御马监等太监综合办理丧葬事务。皇后奖赏白金1002,文绮4表,大学士翟銮为他写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虽然萧敬已经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了,但他的房子一直是原来的地方,没有为自己增加工业。退休后,萧敬更是杜门不出,绝不谈政事,只与相知的嘉宾分诗、鼓琴、下棋。像萧敬这样不收钱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朝是极其罕见的!


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明朝第一太监伺候六位皇帝 死后极度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