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国襄公于是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接替君位。但宋襄公的号召力并不大,大部分诸侯都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着一些人马来。宋襄公率领四国兵马到齐国。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齐国原本是诸侯的盟主国,现在齐孝公在宋国的帮助下获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自然提高了。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一次,他和诸侯约会,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不理他。宋襄公想利用重大国家压服小国,于是决定联系楚国。他认为,如果楚国能和他合作,楚国势力下的国家自然会归服他。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当盟主也没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愿意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召开会议,商议会与诸侯签订盟约。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于当年7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开会。
[img]14597[/img]
七月,宋襄公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楚君不怀好意怎么办?主人还得多带些兵马去。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去开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手跟着。果然,楚成王和宋襄公在开会时都想成为盟主,争吵起来。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下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盔甲,一窝蜂地将宋襄公抓住。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楚成王成为盟主,宋襄公开回去。宋襄公回来后,怎么也不服气,尤其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和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让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img]14598[/img]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助。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国,反而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有提防这一点,赶紧赶回来。两军分别驻扎在洪水两岸。两军隔岸对阵后,楚军开始渡过洪水,进攻宋军。看到楚人忙着过河,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楚国依靠他们人多兵强,白天过河,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趁他们还没过完,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胜仗。宋襄公说:“不!我们是一个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结束,我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说着说着,所有楚军都已渡河上岸,正在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时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我们赶紧打过去,还能抵挡一段时间。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没排好,怎么能打呢?"时间不多,楚国兵马已经摆好了阵势。一阵战鼓响起,楚军像大水冲堤坝一样直冲过来。
[img]14599[/img]
宋国军队在哪里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宋襄公指手画脚,还想抵抗,但大腿上已经有一箭了。宋国将军带着部分兵马,拼命保护宋襄公逃跑,终于救了他的命。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抱怨他不该和楚国人打架,更别说死搬打了。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按我说,讲仁义的人应该这样打仗。例如,当你看到受伤的人时,不要再伤害他了;对于头发花白的人,你不能抓住他当俘虏。公子目夷愤怒地说:“战争就是为了打败敌人。如果你害怕伤害敌人,最好不要打架;如果你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人,不要抓住它,让别人抓住它。宋襄公受了重伤,再加上受气,过了一年就死了。
史上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最后一次战败竟郁郁寡欢,最后一次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