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酒顺序错了。每个人都想喊“罚一杯”。但是“罚”字不好听,所以有人喊:“不是罚,是奖一杯。”奖字好听,结果往往是“罚酒”不吃“敬酒”,咕噜咕噜喝酒。罚酒敬酒的意思是一样的。反正要把你灌得够高,喝得半死。
[img]8587[/img]
网络配图
唐太宗可能会参加更多这样的“宴会”。他受到“反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不开生路,不是“惩罚”,而是“奖励”。你贪得无厌,奖励你,你贪得无厌,奖励你,当场在金銮殿“兑现奖励”,让你在文武百官面前背回奖品。但是这种惩罚或者奖励,会让你脸上难堪,心里受伤。
[img]8588[/img]
网络配图
有长孙顺德,人家来找他办事,他收了几十条别人贿赂丝绸。这件事是太宗知道的,所以“办公室”的秘书发了一份“通知”,要求五级以上的文武官员在某月某日准时到金銮殿“召开会议”。会议很重要,不能拖延。文武官员整齐地坐在台下,集中精力听太宗的“重要讲话”。太宗没有说别的,只是“通知”了长孙顺德的贿赂。最后,唐太宗问:“长孙顺德贿赂了几十人。这是什么意思?……同志们,我问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下面诚恐,不敢说话,唐太宗便大声说:“这说明长孙顺德家缺丝绸啊!好吧,如果你家缺丝绸,我会奖励你丝绸。"唐太宗要求人们移动许多丝绸和缎子,把它们压在长孙顺德的背上,让他自己把它们背回去。长孙顺德脸上红白一阵,欲卸不敢,欲背不能,僵在那里,恨不得钻地缝。周围的百官看到这样窃窃私笑,一个个站在那里看把戏,真是羞辱了长孙顺德。后来,像长孙这样的叛徒,比如右卫将军陈万福,在驿站索要几块石头和麦麸。唐太宗也以这种方式给予奖励,并要求他在大家面前承担几块石头和麦麸,从金銮大道一步一步地回家。
[img]8589[/img]
网络配图
唐太宗的方法看起来“很温柔”,其实比“挨枪”更不舒服。唐太宗直截了当地对人们说:“生命的精神,得丝比刑杀更重要,如果不知耻,一禽兽耳,杀人有什么好处?唐太宗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人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不就是动物吗?得到唐太宗衣钵的,后人大概算清朝雍正了。雍正要“处理”年羹尧的时候,一些无知的钱名世还在努力为年羹尧“赞美”,“奉承,应该革职,交刑部从重治罪”。果然,刑部从快从严搞“严打”,判决立斩,连族连坐,让雍正来“审批”,雍正却出人意料,给了钱名世一条“活路”:不杀,“革去职务,发回原籍,我书‘名教罪人’四字,使当地官制匾额,张挂所居之宅”。让钱氏及其家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抬不起头,做不起人。给人精神行刑,真厉害!
唐太宗的特殊反腐手段:金銮殿当众向贪官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