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胡雪岩是清朝最富有的红顶商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终破产了。发生了什么事?胡雪岩于1883年12月初破产。据当时的《申报》报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时,胡雪岩将囤积的15000包生丝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
[img]67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外国白尔辣在给李鸿章的信中披露了当时生丝的价格:“每包生丝的价格(平均价格)是320两银”,那么15000包生丝的总价值是480万两银。胡雪岩囤积生丝,损失150万两银。然而,一代巨绅胡雪岩只损失了150万两银,走上了破败之路?这种说法自然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1884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称:去年(1883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纷纷倒闭,约计数百万。市场情况大大减色。"进入1884年,市场更加萧条,更多的商铺倒闭,并涉及到贷款的钱庄。为什么清朝首富胡雪岩破产?当时,中国出现了铁路、煤矿和船舶建设的热潮,相关股份公司纷纷成立。
[img]67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大量资金从银行和商业账户流向股市。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把买卖股票当成赚钱的正当生意,向银行借钱炒卖股票的现象也很普遍。后果随之而来。《申报》说:从1883年开始,“买卖股票的繁荣几乎是全国性的,不到一年,情弊暴露,股票永远像废纸。”从银行和商业账户流出的大量资金在股市蒸发。
坏账和坏账大量出现,经济形势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雪岩用大量的资金囤积物资(生丝)是明智的。毕竟,当面对财务困难时,生丝仍然可以及时变成现金。然而,胡雪岩银行的资金远远超过480万两银,更多的资金应该在当时借出。
[img]674[/img]
图片来自网络
当激烈的金融风暴来临时,这些贷款外的大量资金往往成为不可收回的坏账和坏账。一旦出现挤兑趋势,就很难打架。这应该是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
清朝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