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恭(498-532年),字修业,北魏广陵王元羽之子,其生母为王氏。历史上,元恭“少端谨,有志,长而好学,事祖母,直母以孝闻”(“魏书”),具有非凡的知识、志向、气度、孝道。元恭在正年(504-508年)攻打父亲的爵位,成为新的广陵王。元恭仕途顺利,相继升迁。延昌年间(512-515年),元恭任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518-520年),元恭进兼散骑常侍。
[img]426380[/img]
正光元年(520年)7月,北魏侍中、领军将军袁毅发动政变。他残忍残忍,伤害了家庭。然而,他对著名的元恭很有礼貌,并要求元恭领导黄门侍郎,并要求元恭为他监视皇帝元旭。袁恭是一个懂人,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虽然他对袁毅的擅权行为非常不满,但他不敢顶撞,所以他“负担不起疾病”。他说他病了,需要休养。“久而久之,他隐藏着疾病”(魏书)。几年后,袁恭干脆“让他生病,住在龙华佛寺,没有交通”(资治通鉴),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一种疾病,也就是一种无声的疾病,无非是喉咙干涩嘶哑,算不上什么大病。然而,元恭认为,他在权臣和皇帝之间的裂缝中生存是不可避免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死亡。在权臣霸道、皇权扫地的黑暗时期,为了避免陷入政治漩涡,遭受政治迫害,元恭假装哑巴、沉默无疑是独善其身、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正光五年(525年),元彝被杀,朝政复初,胡太后临朝称制,元恭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建义元年(528年),北魏宗室元子游被尔朱荣为皇帝,为孝庄帝,元恭享受仪同三司的待遇。元恭在这些官职中没有到位,但他的声誉很高,才华横溢,性格直爽。为了提高统治阶级的含金量,当权人不得不聚集像元恭这样既有德才兼备的人。
[img]426381[/img]
元恭一直躲在寺庙里,拒绝出现在朝廷里,主要是因为他仍然想避开政治浑水。事与愿违,即使远离政治,元恭仍然受到政治冲击。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设计诱杀尔朱荣后,摆脱了权臣的控制,掌握了实权,增加了猜疑。当时有人诽谤孝庄帝,说元恭“不说话,会有异图”,构陷他对外称病,其实心怀不轨。偏偏这个时候,“民间游声,云(龙华佛寺)有天子之气”(魏书)说龙华佛寺将来会有天子。这两件事传开后,元恭吓得赶紧收拾行李逃到洛山。没想到,他被洛州刺史抓住,送到首都洛阳。他被孝庄皇帝拘留了很长时间。元恭仍然保持沉默,最后因为找不到证据而被释放。
当年12月,尔朱氏集团攻占洛阳,俘虏孝庄帝后,两人发生内讧,矛盾主要集中在尔朱兆尔和朱世隆之间。起初,为了报复尔朱荣,他们共同建立了长广王元烨作为皇帝。事成后,元烨一直被控制在晋阳,成为尔朱兆的女婿,也是尔朱兆“胁迫皇帝命令王子”的王牌;获得权力后,尔朱兆傲慢霸道,对尔朱世隆粗鲁无礼,甚至用剑逼迫对方,导致尔朱世隆对尔朱兆怀恨在心。因此,二朱世隆在朝中广结党羽,培养势力。建明二年(531年)二月,他与几个兄弟密谈,准备废除袁烨,建立新皇帝,然后夺取朝政控制权。
有三个主要原因是尔朱世隆对元恭持乐观态度。首先,元恭沉默了八年,性情温和,逆来顺受,与世无争,适合当傀儡;其次,元恭的曾祖拓跋军、祖父拓跋弘、叔叔元宏都是皇帝,属于世界上皇室的近枝,根正苗红;第三,元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相对较老。“如果你专注于它,天人会允许叶子”(《资治通鉴》)。在尔朱世隆看来,立元恭是皇帝,既容易操控,又名正言顺,又能堵住悠悠的嘴。
[img]426382[/img]
然而,毕竟,元恭已经沉默了八年了。尔朱世隆担心自己真的很愚蠢,不能说话,所以派尔朱彦伯“潜入命令并威胁”(《资治通鉴》)向元恭解释了他的意图,并进行了人身威胁。如果他能说话,就让他当皇帝吧。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诱惑和粗暴的人身威胁,当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文思泉涌,语出惊人,套用孔子《论语·阳品》中的四个字:“天哪?意思是,上帝说过话吗?上帝还需要说话吗?元恭这句话,不仅表明自己能正常说话,而且以天自比,表现出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可谓一语双关。
二朱彦伯回去报告说,二朱世隆非常满意,等待时机成熟,无效。不久,袁烨从晋阳赶到京师,二朱兆继续留在晋阳。当袁烨到达芒山南一代时,二朱世隆抓住机会强迫袁烨去尧舜,并将禅宗位置交给了元恭。元恭也觉得很突然,于是他奉表三让,以示谦逊,然后即位,赦免世界,改变元普泰,成为北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历史上被称为闵皇帝。
他八年没说话了,后来当了皇帝 只说了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