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时代,人才辈出。短短几百年,不仅出现了“春秋五霸”,也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些霸主的产生需要一代或几代国王的努力和积累。不是不猛。但是这些凶猛的国王中有些人死得很惨。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凶猛但不能结束的国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大家都很熟悉,是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期齐国十五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img]425890[/img]
桓公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大。前681年,桓公在甄(今山东胡成)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的中国诸侯受到军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着“尊王熙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得到周天子的奖励。
但他晚年昏庸,任命了易牙、竖刁等恶棍。易牙对齐桓公的无私让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据说齐桓公曾经对忠臣易牙说,他一生中唯一没吃过的就是婴儿肉。他只是胡说八道,但易牙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把“胡说八道”当作圣旨和命令。易牙回家后,蒸了自己的儿子,然后亲自送给“主人”齐桓公吃。现在齐桓公很感激,所以他更喜欢易牙。
晚年,齐桓公病重,儿子们坐不住了,都想夺得王位,于是他们打开杀戒,不顾齐桓公的死活。竖刁和易牙故意假装保护齐桓公,所以他“邀请”他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里康复。很少有外人知道。他的妻子们忙着让他的儿子立君。他们怎么会想到另一个病重的丈夫呢。就这样,在无人看管的黑房子里,一个国家的国王,“春秋五霸”的第一个,被他的兄弟安排得连吃的和喝的都没有,慢慢地,他饿死了。一代雄主终于饿死了,最后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尸虫都从窗户爬了出来。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至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img]425891[/img]
赵武灵王既位时,国力不强,被中原大国欺负。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时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不时入侵。赵武灵王24年(前302年)发布命令,实施“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使赵国强大。赵勇率领士兵攻击匈奴,占领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建立云中、九原县,在阴山筑赵长城抵抗胡人。公元前296年,他吞并了中山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儿童之乱,国家被齐国、中山国打破,赵武灵王支持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勇晚年传,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公元前295年,沙丘宫被围困,饿死于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他的头衔是武陵之王,赵国君主称之为王。自武陵之王(根据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之为王,但楚、吴、岳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已经称之为王,战国各大强国的君主相继称之为王)。
可以说赵武灵王不能好死,完全是自找。简单的解释就是犹豫不决造成的灾难。
因为赵武陵王宠爱了小儿子的母亲,他废除了已经立为王子的大儿子公子章,转让了小儿子公子;小儿子到位后,他发现大儿子公子章需要向小儿子赵王行礼。他受不了,心开始摇摆,打算重新把大儿子改为王。这件事被公子成知道后,他和手下密谋,直接杀了公子章。后来,他被困在沙丘宫的赵武灵王。没有人敢承担刺杀主人的罪行。然后他断粮断水三个月,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确定主父必死后,公子成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从来没有问过主父的事,直到公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起来,命令埋葬,全国哀悼。
[img]425892[/img]
晋景公姬是中国春秋时期诸侯晋国的君主。他是晋文公的孙子和晋成公的儿子。前599年,晋景公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然而,晋景公也击败了齐国。晋景公在位期间,将国家从江迁至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更名为新疆。后来,他派兵消灭了专政的赵家族,赢得了公室对清家族的第一次胜利
秦武王(前329-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君,前310-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身高体壮,有神力,喜欢和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是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凶猛但最终死亡惨重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