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小说家纪晓岚,不仅被公认为清代文学领袖、学术领袖、一代文学大师,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文化巨人。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小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幽默、滑稽、机敏多变、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话,被誉为“浪漫才子”和“幽默大师”。总的来说,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如电视剧《铁牙铜牙纪晓岚》)上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他曾经给自己写过一句话,其中两句:“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img]410225[/img]
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棋道人。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在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82岁。因为“敏而好学,可以作为一门文学,授之以政”(嘉庆皇帝赐碑文),所以死后被称为文达,在农村被称为文达公。
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乡生,屡试不第,有诗名,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7岁补博士弟子,后来进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称赞。祖父纪天申,监生,做过县丞。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父亲纪容舒,历任户部、刑部官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都名一时,尤其是考据之学,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复兴,更注重读书,遗训中还有“贫莫断书香”一词。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
“形象工程”和“四库全书”是领导编篡最具想象力的
小时候,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的纪晓岚。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然后母亲去世,在家服丧葬,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妾吉士,授予编修,办理院事。丁父忧外放福建学政一年。服侍,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img]410226[/img]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被授予贵州都匀知府,未能上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晋升为侍读学士。同年,由于陆见曾盐的备案,他被降级为乌鲁木齐佐助军。召回、授编修、旋转侍读学士官职,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总汇编官,惨淡经营13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幅浩瀚,凡3460种,7933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纪晓岚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每本书200卷,每本书都会举起每一本书。同时,在《四库全书总目摘要》的基础上,奉诏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是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img]410227[/img]
《四库全书》的修订,无疑是收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贡献。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从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曾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非常受皇帝宠爱。然后升级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宴讲官。乾隆皇帝特别开恩,特别给他在紫禁城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送上珍宝。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
60岁以后,他五次出任首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在崔尔庄南五里之北的村庄筑墓。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写了一篇碑文,尽了一时的荣誉和悲哀。
纪晓岚的真面目:其实是一个爱美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