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一直是明君的治国之道。可唐太宗竟然说,即使有奸夫,也不能用“钓鱼”的方法去,这是怎么回事?
[img]406542[/img]
唐太宗登基后,为了表示忠诚,很多人经常提出建议。一位大臣写信说,希望太宗能远离奸夫。太宗问:“到底谁是奸夫?大臣也挺滑头的,拒绝直接说别人的名字,他说:“我常年住在乡下,不能准确地了解大臣们。但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测试方法。希望陛下能和大臣们说话,假装生气,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果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服,那就是正直的大臣;如果你害怕并服从你的意思,那就是陈云。本以为自己提出的方法很聪明,没想到太宗皇帝一听到脸就沉了下来。太宗说:“君王和臣子就像河流的源头和支流。如果源头浑浊,怎么能指望河水清澈?皇帝自己都是奸诈的,怎么能希望臣子正直呢?我一直以真诚治理世界。以前看到前朝的君王喜欢玩一些把戏来对待他的臣子,心里很看不起。虽然你的建议很好,但我不会采纳。”
唐太宗这番话,可谓义正词严,不仅大臣哑口无言,想必所有听过这个故事的大臣都会觉得自己要遇见圣君,而且山呼万岁。
的确,唐太宗对臣下很真诚,比如尉迟恭等其他势力归降的将领。但是唐太宗真的不玩手段吗?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真诚相待的?
也不尽然。
在太宗朝,曾经有一个和魏征一样深受太宗信任的官员,那就是刘吉,他曾经是尚书右城和黄门侍郎。太宗曾高度评价刘吉,认为他“性最坚定”。即使他远征高丽,以太子监国时,他也任命刘吉为主要辅助大臣,这表明太宗对刘吉的信任。然而,太宗的宽容和真诚是有底线的,这是不能违反他的皇权的。
太宗远征时,得了毒疮,病情危机。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吉忧心忡忡地说:“疾势如此,圣鞠可忧!陛下的病这么严重,我好担心陛下的安全啊。这是忧国忧君的肺腑之言。然而,楚遂良和刘吉的关系并不和谐。他们回到太宗时故意歪曲,说刘吉暗示唐太宗的命运很快就会到来。他们还说,刘吉经常说,不要担心国家的事情。只要他们用心帮助幼儿园老板,就像伊尹和霍光一样,如果大臣之间有反对意见,他们就可以稳定下来。本来这件事并不难查清楚,但太宗一听到这件事,也没有问到底,就下令命令刘吉自杀。为什么太宗如此失去理智?
[img]406543[/img]
作为国王,最难处理的是继承人的问题。大哥李建成和自己的是非,已经是唐太宗一生的痛苦了。而对自己的王子来说,也是几废几立。也就是说,希望王子能有大臣的支持,不能容忍王子与大臣交朋友,形成党派,威胁自己的地位。如果你对你的儿子有一些保留和温暖,你会对那些有叛逆迹象的大臣不礼貌,甚至永远不会容忍。是的,当听说刘吉想控制朝政,打算做伊尹霍光时,唐太宗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杀死了刘吉。
以前看安禄山的传记,看到这样的文字。说安禄山这个人看似愚鲁,其实很奸诈,很会讨玄宗皇帝欢心。有一次,玄宗带着安禄山去见王子,安禄山看到王子却没有跪下。左右人都催安禄山,但安禄山却站着说,我是胡人,不懂朝中礼仪,不知道王子是什么官职。玄宗皇帝笑着说,王子是百年后代替我统治你的人。安禄山说,我太愚蠢了,以前只知道陛下一个人,不知道还有王子啊。这时安禄山才跪下,脸上还是满是不情愿的表情。
[img]406544[/img]
可想而知,王子李亨此时一定气得半死,但怕父皇的威势,也不能发作。可玄宗一听乐开花。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说如何忠于玄宗,但没有人像安禄山那样真诚和真实。做皇帝的那种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感觉让玄宗很满足,很幸福!至于安禄山,这确实会得罪王子,但他的财富掌握在玄宗手中。此外,玄宗身体健康。当王子登基时,他不知道猴年马月,安禄山很快就试图谋兵变,所以他不在乎李恒的感受?
唐玄宗看到安禄山,只看到安禄山对自己的真诚,没有看到安禄山的阴险和奸诈;唐太宗看到刘吉,只看到刘吉背叛自己寻求皇权,忽视了刘吉的忠诚大臣和痛苦。谈论世界事件可能可以在侃侃谈论。一旦涉及到你最关心的人或事,你就很容易被利益蒙蔽双眼。
好心被赐死。大臣问唐太宗为什么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