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英国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要完成这样一部杰作,除了全国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德才兼备的总汇编。《永乐大典》的总汇编是解缙。他充满经验和才华,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
[img]397310[/img]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的第二年,解缙出生在江西一个学术家庭。由于家庭的影响,解缙从小就开始学习。他5岁时能背诵诗歌,7岁时能写自己的文章,12岁时能读四本书、被称为神童的五经。1388年,19岁的解缙去南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与此同时,他的哥哥解纶和姐夫黄金华被录取。他们一起在高中进士,在首都引起了轰动。他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
解缙考上进士后,被分配到翰林院做吉士。朱元璋,明太祖,特别欣赏解缙的才华,经常把他叫到身边,和他讨论国家大事。为了鼓励年轻的解缙多提出建议,朱元璋曾亲自对解缙说:你和我是朝廷上的君臣,但私下里,我们就像父子一样。你应该知道一切,并将你所学到的所有知识应用到治理国家。“我和尔义是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解缙传》
听了这话,解缙非常感动。回去后,他立即两夜写了《万言书》和《太平十策》。他向朱元璋说,他应该简明法律,欣赏善政。读完后,朱元璋一再称赞解缙的才华。然而,解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傲慢正直,从不忽视官场的潜规则,很快就冒犯了一批权贵。朱元璋也认为解缙太傲慢了,所以他于1391年罢免了官员。
回到家乡后,解缙并没有气馁。他借此机会阅读群书,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建文帝登基后,解缙被召回朝廷,并被要求担任内阁首辅。解缙也成为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img]397311[/img]
建文帝继位后,听了黄子澄、齐泰的建议,进行了削藩,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一怒之下起兵造反,不久之后,朱棣率领大军直奔南京城下。作为建文朝的内阁首辅,解缙连夜投降了燕王朱棣,而不是选择抵抗。朱棣登基后,解缙被重用,担任翰林侍读。不久,他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右春坊大学士、内阁首辅,成为大明第一位名副其实的首辅。明成祖朱棣曾对人说:“天下不能一天无我,我不能一天少解缙”,足见朱棣对解缙的宠信,这也是解缙人生的制高点。
俗话说,“月满了就亏,水满了就溢”。就在解缙春风骄傲的时候,他卷入了皇太子的斗争。当时,朱迪的三个儿子中,老板朱高炽仁与二胎朱高旭争夺王位的斗争非常激烈。朱高炽是长子,仁慈善良,得到了朝鲜大臣的支持,但朱迪不喜欢朱高炽。他更喜欢朱高旭,他是第二个高大、强大、善于战斗的孩子。
朱棣为此也很难找到解缙询问情况。解缙知道朱棣心里想立次子,但他还是直言不讳地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属,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解缙知道这还不足以打动朱棣,然后他抛出自己的杀手锏,对朱棣说:“好圣孙(朱瞻基)!朱棣听后,转而露出笑脸,不久之后,朱高炽被立为王子,朱高旭被封为汉王。这样,解缙就得罪了朱高旭。
从那以后,朱高旭一直在寻找打压解缙的机会。有一年,朱迪率领大军北征蒙古,解缙有事上演,于是找到了留守首都的王子朱高炽。朱高旭抓住机会诽谤朱迪,说:“伺上出,私现王子,径归,无人臣礼!”朱迪对此感到愤怒,以“无人臣礼”罪将解缙关入锦衣卫大牢。
[img]397312[/img]
当时,锦衣卫指挥司令纪纲,听说过解缙的名字。他们认为皇帝只有在愤怒一段时间后才把解缙关进监狱。也许几天后,他们会被官员恢复,他们对解缙很有礼貌。但朱迪似乎忘记了解缙,这是五年。直到五年后,纪纲上演了锦衣卫监狱囚犯名单。朱迪看到了解缙的名字,随便问:“解缙还活着吗?”
纪刚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回来后,他为解缙准备了丰富的葡萄酒和蔬菜。喝醉后,他命令人们把他拖到雪地里埋葬。一代人才被冻死,年仅47岁。解缙死后,他的家庭财产被复制,他的妻子、孩子和宗族被流放到辽东。
明朝第一位首辅因得罪朱迪而被埋在雪中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