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清朝中后期的重要大臣。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除了当官,曾国藩最受称赞的是他对孩子的教育。“曾国藩家训”被认为是下一代教育的典范。曾国藩通常强调这些要点来教育他的孩子。
[img]397151[/img]
1、 注意勤俭持家
有一个故事: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妻子带着小女儿来找他。小女儿可能没见过总督府,所以进总督府的时候特别注意,特意穿了一条绣花裤,还是嫂子留给她的。但没想到就是这条裤子,曾国藩觉得豪华,就狠狠骂了她一顿。
曾国藩教育勤俭持家是有道理的。他曾经说过,自古以来,这些官员很少富有两代人。原因是这些“官二代”习惯了富裕的生活,忘记了如何生活。
从小勤俭持家,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养成自己动手、节约资源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艰辛,让他们长大后勤俭持家,过上漫长的生活。
2、 平民生活,以身作则
曾国藩虽然是极人臣,但日常生活和普通平民没什么区别。他自己的房子也很简陋,根本看不出是清朝中兴的大臣。相比之下,他哥哥曾国权的房子豪华多了,简直赶上了皇宫的内院。曾国藩不仅生活简单,而且生活简单。他通常自己做食物和衣服,所以他不需要佣人。
他警告他的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如果他们能简单地做,就不要铺张浪费。他自己的孩子出去工作。曾国藩不让他们坐轿子。他们都是自己走的。此外,孩子们也应该做普通人的孩子想做的事情,比如挑水和捡粪便。
[img]397152[/img]
曾国藩认为“穷”可以养志气。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宠坏了,享受了所有的好东西,那么孩子从小就没有追求,也不会进步。这个人长大后会被抛弃。
从小用艰苦的生活磨练他,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能力、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他的抱负。他自己说:“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衣食住行都和寒冷的人一样,普通人可以成为一个大武器。”
3、 思想开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曾国藩本人虽然学过儒家思想,但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死认真相。但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从小学开始,也是儒家经世致用的,但是连三次科举都没有成功。所以,经过仔细思考,曾纪泽决定不继续走仕途之路,而是选择了当时不被认可的英语。
[img]397153[/img]
曾国藩对此没有太多干涉。他认为,既然孩子有想法和精力,他们就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果然,曾纪泽认真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时,曾纪泽熟悉西方文化,被派去当外交官。沙俄使臣色厉内眦,用各种阴谋手段打击曾纪泽,但曾纪泽英语水平很高,长期以来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冷静应对沙俄使臣,最终成功与沙俄签订了条约。
曾国藩的第二个儿子曾纪鸿是一位数学家。他有许多数学名称,并将周转率推断为小数点后100位。曾国藩的开明教育方法使后代非常有前途。除了他的儿子,他的孙子曾宝孙和曾约农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受到人们的尊敬。
为什么曾国藩的后代都能成功,都是因为他立下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