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春秋时期的,昭君是汉朝的,貂蝉是三国时期的,杨贵妃是唐朝的。也就是说,唐朝以后,有人决定了四位美女。宋元以后,随着公民文化的兴起,书评、小说等文学方法逐渐形成,当时可能确定了“四大美女”的来源。但无论哪个时期,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
在那个封建时代,几乎只有王权贵族或与王权贵族打交道的女性才能留下相关的历史资料,很少有民间女性留下文字。无论是从四大美女生活的时代,还是被称为“四大美女”的时代,评价美女的标准自然都应该具有皇权的色彩。
西施曾经是吴王夫差的妃子,王昭君嫁给匈奴,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儿妃。他们嫁给的男人都是一个国家的君主,是社会的最高权力集团,也就是最上层的社会。貂蝉,无论是董卓还是吕布,都没有成就皇帝的事业,只是臣子,充其量只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家。
男人是女人的价格,除了自己的美貌,身边的男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img]392680[/img]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女性可能比这些美女更漂亮,但她们没有被选为四大美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貂蝉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页,入选四大美女。我认为这一定取决于她自己的美丽。说她是四大美女中最美丽的,应该是令人信服的。
第二,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看,杨贵妃是选美冠军。原因是:
一开始,越国称臣于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的时候,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喜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掩护作用。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被选为宫女。虽然长相出众,但性格高尚,不像别人用各种手段寻求皇帝的宠爱,所以“入宫几岁,看不见皇帝,积怨”。在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给匈奴,后来呼韩邪单封其“宁胡氏”。由于匈奴和汉朝的和亲,社会稳定,国家稳定,这不能说是昭君的贡献。
三国时期,在董吕祸国时期,貂蝉方十五年,知道王允对董卓的乱政深感无奈,于是献出自己对付乱臣贼子。貂蝉在董卓和他的正义儿子吕布之间徘徊,后来挑动吕布暗杀董卓,保存了汉朝的国家。
西施、王昭君、貂蝉都以身许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抛开他们的美貌,以牺牲精神被选为四大美女,我想任何评委都会举牌赞成。杨贵妃没有上述那么大的贡献,反而引发了“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杨贵妃还能入选四大美女,不能不说一定是美貌出众,倾国倾城。从这个角度来说,把选美冠军的皇冠戴在杨贵妃头上也不过分!
俗话说,没有人是完美的!“四大美女”也不例外。说它的美不得不说它的缺点。关于四大美女微缺陷的美丽传说也可以在饭后讨论。据说四大美女为了掩盖自己的缺陷,创造了今天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img]392681[/img]
虽然西施很漂亮,但她的脚很大。在以小脚为美的时代,这确实是美中不足。因此,西施穿了一条长长的裙子来掩盖大脚的缺点。西施的美丽是众所周知的。她的每一个闪烁和微笑都被一个接一个地模仿,“东施效仿”也被传播开来。西施的长裙也不例外地受到爱美女性的喜爱。现在女人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向人们展示。我不得不感谢西施的大脚!
王昭君的缺点是肩膀小,穿衣服总是不能表现出漂亮的身材。所以当她做衣服时,她把一些东西放在肩膀上,果然,她再也看不到肩膀滑动的缺点了。这种做法也让周围的宫女和其他人互相模仿,无论肩膀大肩膀小,在做衣服时垫肩膀。这个习惯仍然被使用。
貂蝉很漂亮,但也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她的耳垂很小。在古代,由于科学还不是很发达,迷信在上层社会和底层平民中都广泛存在。当时人们迷信耳垂小没福气,貂蝉一直因此苦恼。后来想到用小饰品挂在耳垂上,试图拉大耳垂。但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做法触发了身边所有爱美的女人,纷纷效法求美。如今,女性戴耳环的生活习惯据说是从那时起传下来的。
杨玉环的缺点是众所周知的。她有一股无聊的狐狸气味,经常让唐玄宗不舒服。杨贵妃经常去花园收集芳香的花粉,涂在腋下。花粉的香气使她突然增加了魅力,所以她把这些花粉涂在脸上和身上,当时女性的油漆习惯就传播开来了。
谁是中国古代最美的人?西施还是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