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厚是晚清的重要人物。在晚清历史上,他因未经授权与俄罗斯签署里瓦几亚条约而闻名于世。但大多数人只记得他签署了“卖国条约”的污点,对他的生活知之甚少。事实上,崇厚并不是一只对外国一无所知的井底青蛙,他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崇厚是满族镶黄旗人,出身名门望族,但入仕后并未重用。崇厚的崛起和恭亲王奕䜣对他的欣赏有重要的关系。鸦片战争第二次战败后,清政府被迫设立南北港通商大臣。1860年至1870年,崇厚在奕䜣推荐他担任华北三口通商大臣十年。崇厚在担任三口通商大臣期间,与西方人接触较多,亲眼看到了西方强船利炮的威力。这使崇厚意识到中外军事力量之间的差距。他没有像日本人和其他保守官员那样抵制西方科技,而是开展了洋务运动。
[img]390966' />
(崇厚)
@ 崇厚积极学习和购买西方制造的武器,训练新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崇厚为了守卫京畿道,增强军队战斗力,多次筹集资金,租赁、购买船舶、枪支、弹药等,除北洋沿海军队外,还供北京军队使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建立了“洋枪队”,1862年,崇厚还在天津建立了“洋枪队”。崇厚的“洋枪队”选择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精兵,由英国教练训练,最初只有200多人,之后规模不断扩大。
[img]390967' />
(洋枪队)
@ 崇厚在天津设立了机械制造局、炼铁厂等现代工厂。崇厚奉奕䜣计划在天津设立机械制造局。1867年,天津机械制造局成立,分为东西两局。制造火药、火炮、船舶等。天津机械制造局也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军工工厂。
[img]390968[/img]
(天津机械制造局全貌)
直到1870年,崇厚才卸任三口商务大臣,为了处理天津教案,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法国处理天津教案善后问题,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崇厚在欧美利用战略迫使法国和清政府缓和关系,因此崇厚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此后,崇厚再次担任盛京将军。崇厚奉命出使俄国,直到1878年,因擅自签署《里瓦几亚条约》而下狱。事后崇厚虽逃过一死,却被贬为平民,再也没有机会复出。崇厚于1892年在北京去世。
这个人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为什么不在课本上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