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逐渐醒来,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逐渐提高。“南北无分,老少无分”,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更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在幕前幕后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为此流血。这些英雄在中国闻名,历史悠久。
李林,原名李秀若,小时候和养父母住在印尼爪哇。1929年回国后,先后在福建集美中学、浙江杭州中学、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学习。
[img]390504[/img]
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学习时,她写了《读木兰辞有感》,充满爱国激情,表达了“愿意打血染衣,不平日本海盗誓言”的决心。
1936年,她离开北平前往太原,进入联盟总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军政训练班。从南洋回到中国,后来从繁华的大城市前往雁北抗日前线,这是李林在国难时期选择的人生道路。
她认为李秀若这个名字不符合时代,因为她钦佩列宁,她用列宁的中文译音李林来表达她对革命导师的钦佩和追随。
[img]390505[/img]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扫荡”晋绥边区。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的突破,她不顾三个月的身孕,与骑兵发生了勇敢的冲突,引开了日伪军,却被困在小郭家村的阴凉山顶。腿部和胸部多处受伤后,仍英勇抗击,杀死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一把小手枪指着喉咙,平静地扣动扳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与腹部三个月的胎儿一起死亡。
这是一个国家危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成千上万的年轻孩子像李林一样与敌人的血肉搏斗,创造了民族精神的丰碑。
怀孕三月,她仍然跳马提枪抗日,被敌人困在喉咙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