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389170' />
朱义钧,明神宗
朱义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为后人所熟知的皇帝。
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没有逃脱这种厄运。后来史学界流传着明朝死于万历的说法,其实这是对明神宗的一种曲解。他在位初期还是很有成就的,他在首辅大臣张居正的帮助下,开创了明朝中叶的黄金时期。但后来他也创造了明史上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历史。由于皇帝不上朝,朝政自然被一些恶意的人控制,这样的明朝逐渐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明朝神宗朱义渔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延长了他的生命,但正是他,明朝逐渐从繁荣转向衰落。衰落的直接原因是他在统治后期已经28年没有上朝了。是什么让早期勤奋的好皇帝放弃了上朝?
事实上,明末有一位名叫夏允彝的名士给出了答案,因为神宗贪酒,导致身体不好,无法上朝。
据史书记载,神宗确实身体不好。二十四岁时,他曾传诏内阁,说“一时头晕目眩,疲惫不堪”,朝中的事情交给首辅大臣张居正处理。另一种可能是张四维和申时行的专权不允许神宗上朝。这件事应该从张居正死后开始。
[img]389171[/img]
张居正
张居正死后,张四维和申时行接替了首辅大臣的位置。这两个人目睹了张居正死前的荣誉和屈辱,言行谨慎,战战兢兢地支持皇帝,不敢轻易劝诫。因此,他们的工作非常顺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章奏留中”和“盛宴讲义进展”两种制度。
所谓“章奏留中”,是指皇帝无视大臣们送来的奏疏,放在宫中,既不批示,也不返还。“盛宴讲义的进展”意味着皇帝不需要参加盛宴(汉唐以来皇帝专门为讲经论史而设立的皇家前席)。盛宴讲师只需要把他们的讲义送到宫殿里。这两个制度使皇帝能够正直地不来上朝。因此,许多史学家认为,这两位首辅大臣是明朝衰落的根源。
除了这两个原因,其实也和当时朝廷的风气有关。明朝是中国历代言论自由的朝代。当时,朝廷和社会上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这些人被称为“言官”,也就是说,无论大臣和皇帝做什么,他们都可以随意评论。这些言官名义上是给皇帝的建议。事实上,许多人利用这个话题来发挥作用。他们的论点恐惧不极端,言论恐惧不夸张。他们经常依靠捕风捉影和八卦来做耸人听闻的事情。
[img]389172' />
雒于仁
比如当时大理寺左评事罗于仁上了一个“酒色财气四格疏”的奏折,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万历皇帝,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忍、愚蠢、无能、懒惰...总之,他是一个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皇帝。年轻的神宗经不起这样的辱骂,所以他干脆来了一个一不做二不体,我不上朝,你骂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神宗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记录。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被手下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