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代的变迁中,要么是为了扭转局面,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纯粹的装逼,这就是御驾亲征的说法。按理说,御驾亲征,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历史上有几次御驾亲征失败,简直就是输了,不能再输了。
汉高祖刘邦
[img]389133[/img]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
韩王信在大同叛乱,并与匈奴勾结,试图攻击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军队迎战匈奴。他先是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取得胜利,然后追求胜利,直到楼烦(今山西宁武)。寒冷的冬天,天气下雪了。刘邦不顾前哨探军
刘敬的劝说阻止了他,轻视敌人,直接追上了大同平城。结果,他被匈奴人诱惑了。刘邦和他的先锋部队被困在平城白登山,持续了7天7夜,完全与主力部队合作
断绝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划,向冒顿单于 只有当他(冒顿妻)行贿时,他才能脱险。
结果:未来几十年,西汉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被匈奴压制。
隋炀帝杨广
[img]389134[/img]
三征高句丽是指隋朝杨帝时,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612年2月,杨迪皇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拒绝朝见为由,第二年正月,杨迪皇帝开始计划二征高句丽。613年4月,杨迪皇帝亲统60万右路军开往辽东城614年2月。杨迪皇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丽国王派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回。杨迪皇帝看到两败之辱已经挽回,遂班师还朝。此时隋朝已无法镇压农民起义。
结果:隋朝灭亡,隋朝杨帝死亡
赵光义,宋太宗
[img]389135' />
和杨光一样,赵光义也进行了三次亲征,结果并不令人满意。19979年农历五月,赵光义利用北汉的势头,从太原开始进行北伐。北伐初期,河北易州和涿州被收复。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和辽人在高粱河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赵光义来到战场上,受伤中箭,乘驴车匆匆离开,北伐失败。
接下来的两次伐辽都以失败告终。
结果:北宋开始从进攻变成防守,后来被辽金压制。
强行装逼,最致命,历史上最惨的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