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为明朝的政治家做一个名单,张居正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张居正的改革不仅把明朝从灭亡的悬崖上拉了回来,而且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张居正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参考意义。
[img]388497[/img]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基本废除,明朝彻底衰落。有趣的是,张居正的一项微不足道的改革措施已经成为埋葬明朝的导火索。怎么了
[img]388498[/img]
明初,朱元璋规定中央政府不向官员支付“差旅费”,旅行费用由当地政府办公室管理。各级官员出行时,只要有关部门出具的文件,就可以在驿站白吃白住。因此,在明朝中后期,驿站已发展成为地方行政的严重问题。
[img]388499' />
嘉靖年间,驿站要么成为官员公物私用特权场所要么成为不正之风的奢侈场所,支持大量人力,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更荒谬的是,虽然明朝每年都在驿站上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物质资源,但一些驿站仍然缺乏供应和浪费。
[img]388500' />
面对驿站问题,大清官海瑞提出节约开支,打击公物私用以解决方案为中心。然而,由于海瑞的计划损害了许多官僚机构的利益,这个计划被朝廷束之高阁,没有人问过。直到张居正当成为明朝内阁的首席执行官,海瑞的计划才能再次出现。
[img]388501[/img]
万历初年,张居在海瑞方案的基础上对驿站进行了改革:严禁各级官员在驿站改革公物私用,禁止多吃多占,禁止分摊私费,取消以前不必要的费用和杂务,减轻当地财政负担和驿站人员工作负担,整顿和重建废弃的驿站。
[img]388502[/img]
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明代驿站焕发了新的活力,传递信件和接待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花费的资金比改革前减少了近三分之一。据史书记载,张居正对驿站的改革是“清代驿站为人民服务”和“小人民欢呼歌唱”,深受公众欢迎。
[img]388503' />
然而,受损利益的官员不喜欢张居正的改革。张居正死后,驿站的改革措施基本取消。因此,张居正解决的驿站问题卷土重来。崇祯皇帝继位时,驿站已成为明代沉重的财政负担,所辖人员数量优于过去。
[img]388504' />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皇帝采纳官员建议,大幅撤离驿站。然而,不耐烦、短视的崇祯皇帝没有张居正的眼光和手段,他的措施太激进了。几乎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驿卒失去了工作。在这几十万驿卒中,有个人名字叫李自成。
[img]388505[/img]
由于失业,李自成别无选择,只能在西北地区漂泊,成为一名日日夜夜的边锋。崇祯两年(1629年),李自成所在部队因欠粮工资发动兵变。从那以后,李自成走上了叛乱的道路,最终成长为埋葬明朝的农民军领袖。
[img]388506[/img]
如果张居正的改革没有被废除,驿站就不会成为明末的财政负担,崇祯皇帝也不会大幅撤离驿站,李自成也不会走上起义之路。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驿站。如果张居正的改革能够一致,明朝怎么能在几十年内灭亡呢?
为什么要说是张居正埋葬了大明朝的导火索?他不是为明朝延续了几十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