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剩女。“剩女”这个词似乎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贬义词,没有人想要,外表水平低,知识浅已经成为剩女的形容词。
她被称为“民国第一剩女”。她有很高的价值,很高的学历,很有才华,很聪明,很有能力。她不依赖,不依赖,不世故,不妥协爱情。开心自己,打动别人~
她就是吕碧城。
民国四大才女,说吕碧城、萧红、林徽因、张爱玲。在这四个人中,吕碧城排名第一。
与其他才女相比,吕碧城更有正能量:事业有成,财富客观,即使有感情,也从来没有任何委屈和妥协。
当然,任何才女都有自己的传说,吕碧城也是。
吕碧城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吕凤歧是光绪进士,家学渊源。吕碧城从小就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
12岁时,父亲去世了。因为吕家有四个女人,没有男人,亲戚以没有继承财产的名义占领了吕家的财产。
9岁时与吕碧城约定结婚的王,见吕家变故,也迅速退婚。家庭破裂,吕碧城和母亲一起去叔叔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吕碧城听说天津女学校开学了,特别想学习。谁知叔叔劈头盖脸骂她:「你们都退婚了,还想露面!」
年轻气盛的她,一怒之下,没有带任何行李,就独自登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这次离家出走,成了吕碧城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身无分五的吕碧城在火车上遇到了酒店的老板娘,幸运地被收留了。
[img]388290' />
因缘际会,不久,吕碧城的才华就被当时《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所知。
于是英敛之亲自来到门口,经过一番交谈,立即决定邀请吕碧城担任《大公报》编辑。
吕碧城,作为一个走出老乡村的才女,有机会进入以前只有男人才能参与的公共社会领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她不断发表的鼓吹女性解放的文章震惊了京津,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思想极新,志群颇强」、「从未有过裙钗的伴侣。」
不久,吕碧城成名,英敛之将她介绍给严复,并拜严复为师。严复称赞吕碧城:「虽然年纪小,见解高。」
于是严重把吕碧城推荐给袁世凯,说她是开办女学的最佳人选。
1906年,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成立,23岁的吕碧城担任监督员,相当于现任校长,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鲁迅总结了当时女性离家出走的两个结果: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古代有卓文君,即使为了爱情出走,也很少婚后回家,被父亲接济生活。
与此同时,萧红张爱玲出走后,前者颠沛流离贫困,后者情路不断挫折。
然而,吕碧城,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个,不仅迈出了全新人生的第一步,也成为了倡导女权运动的第一人。
吕碧城更开放的生活还在后面。
袁世凯担任总统后,吕碧城被任命为他的机要秘书。
后来袁世凯想当皇帝,需要有人充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吹鼓手。这时,吕碧城愤怒地辞职,把母亲搬到了上海。
到达上海后,吕碧城开始做生意。凭借其独特的女性魅力、卓越的才华和勇气,以及在政治和上流社会积累的丰富联系。
[img]388291[/img]
仅仅两三年简,吕碧城就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拥有如此惊人的才华,却是如此惊人「民国第一剩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她一定很丑吧?但真正的她,瓜子脸,丹凤眼,是一个美丽的大家闺秀。
在那个穿旗袍的时代,她敢穿孔雀纱裙,头插三根羽毛,舞会和马场的焦点永远在她身上。
当然,有很多追求者追求如此出色的人才。
有清华教授吴宓和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面对袁克文的追求,吕碧城只是笑了笑,委婉地说:袁公子哥,只能在欢乐中微红。
在上海海滩上,她住在别墅里,有豪车接送,享受繁荣。丰富的财富和精神独立给了她婚姻和爱情的巨大选择。
吕碧城曾说过:「我的目的不是资产和门第,而是文学地位。因此,很少有合适的伴侣会失去机会。幸运的是,手头有一点积蓄,不用担心食物和衣服,只是为了娱乐文学。」
太多人在她耳边唠叨:找个差不多的。
每次吕碧城挥挥手:我从来不明白人们在生命的前半段寻找另一个人,只是为了在生命的后半段获得安全感,也许我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后来,她去哥伦比亚学习,用文学和艺术丰富了她的心。几年后,她直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遇到了一个到目前为止没有舒适的人,独立的志向是坚决的。」
也许这就是一个女人面对爱情最好的样子:不依赖,不依赖,不世故,我有面包,爱不会将就。
看看吕碧城,虽然与爱情无缘,但这一生也活得足够精彩。
她办女学,做生意,出国留学...
她从来没有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也没有把婚姻当成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比你我都好。
正如俞飞鸿所说:「取悦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功课,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爱。」
只有心平气和,才能不怕时间的流逝。也许眼角慢慢爬上皱纹,皮肤慢慢松弛,但丰富的灵魂会让你越来越深。
愿芳华不再时仍能愉悦自己,感动别人。
吕碧城:取悦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功课,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