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生存下来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汉匈双方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甚至连最终的赢家都没有提前赢。正是这场战争的发动和最终的胜利,汉武帝才名垂千古,成为帝王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汉匈之间的战争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连才华横溢的汉武帝也未能完成所有的功绩。
[img]387346' />
后人在重新审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战略时,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
@ 汉人把自己的领土推到阴山一线。这是秦朝的边界。经过几十年的精力充沛,汉朝恢复了失去的领土。
其次,汉武帝高瞻远瞩地派出了使臣张骞,他与西域其他游牧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与岳、乌孙等国家建立了军事联盟。在这个联盟的帮助下,匈奴陷入了孤立和无助的境地。
第三,汉武帝孤立匈奴后,终于腾出手来处理西域边事。他把军队派到西域诸城,彻底切断了匈奴人与这里的联系。
@ 借助之前建立的优势,汉朝军队跨越阴山,进入草原腹地,成功击败匈奴人。
[img]387347' />
汉匈战争的四部曲直到这一步才结束。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这四个策略并不是由汉武帝独自完成的。事实上,他在完成前三个策略后就去世了。最后,他的后代完全解决了匈奴问题。
汉朝分为东西汉,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一直等到东汉。
东汉有一位权贵窦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犯罪并被杀。窦宪获得权力后,完全无视祖先的过错,无情地清理了敌人,甚至参与了无辜,杀死了审判官员的儿子来发泄愤怒。然而,正是这位可恨的权贵完成了几代国王都做不到的事情。
[img]387348' />
窦宪在汉章帝时获得了权力,他的妹妹成为了皇后。汉章帝死后,他的妹妹成为了汉朝世界的摄政工作者,窦宪的权威一度备受关注。然而,窦宪的权威最终是基于他与妹妹的亲情。后来,太后宠坏了都乡侯刘畅,深宫孤独,太后和都乡侯刘畅如胶似漆。
长期以来,窦宪一直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于是偷偷暗杀了刘畅。然而,窦宪并没有做得很紧,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她勃然大怒,关闭了窦宪。
窦宪知道他这次真的惹恼了他的妹妹,所以他自愿攻击匈奴,为了戴罪立功。
[img]387349' />
当时匈奴已经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方的匈奴人一直讨厌汉人。即使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横渡沙漠,他们还是不愿意屈服。
最初,朝鲜的大臣们反对窦宪出兵攻打匈奴。此时,草原上还有另一股力量在崛起。鲜卑人已成为草原上的生力军。为了遏制鲜卑人,朝廷的大多数大臣都不愿意出兵匈奴。然而,太后并不这么认为。她终于给了哥哥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窦宪是一个傲慢而专横的外戚,但他确实有一些战斗技能。他似乎继承了前任对抗匈奴人的经验,并带领士兵具有当年的风格。可以说,窦宪擅长针对敌人的弱点,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敌人的趋势,采取积极的战略政策,派遣优势军队与敌人的主力作战。在他的指挥下,匈奴人到处逃跑,甚至没有机会呼吸。
[img]387350' />
窦宪也赢得了这场战争,成功地深入了阴山,成为了在草原深处驰骋的汉军神话。之后,窦宪对北匈奴的两次大战后,北匈奴的主力被彻底歼灭。至于残部的下落,《后汉书》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根据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落史》中的说法,“这些从获胜敌人面前逃离的匈奴人”采取了“转向西方”的策略:
首先,他们长途袭击了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然后继续向西入侵,直到他们来到罗马城下。最后,这个古老的帝国“在许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被摧毁。
窦宪也在这场战争后得到了奖励,但他终于明白了。他主动放弃了重新掌权的机会,并没有重新成为权力强大的外戚。窦宪之后不久,被打倒的北匈奴人没有死,但他们没有实力与中原王朝竞争。因此,经过几次战争,他们被彻底摧毁。
[img]387351' />
班固的儿子班勇参加了这些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在后期,窦宪篡夺了汉朝,汉朝和皇帝知道了他的阴谋,并计划根除窦宪。永元四年,汉朝和皇帝命令逮捕他的党羽,没收将军的印章,改名为冠军侯,然后将窦宪送死。
据说汉代的外戚并非都是何进这样愚蠢的猪,有时他们确实有任人之能,也有识人之能。
汉武帝彻底打败了匈奴?真正打败的人其实是个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