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东迁是东周初周王室将首都从镐京迁往洛邑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赞美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沈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助,诸侯因之前被烽火戏弄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终被杀在历山,西周灭亡。后来诸侯以王子宜臼为王,为周平王。因为镐京地震受损,破碎,接近荣、狄等外患的威胁,平王在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保护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img]383829' />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是周朝国情的转折点。平王迁都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从周武王立国到周幽王被杀的时期被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无法承担共主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申侯支持平王,间接犯了杀父罪,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此外,周天子无法保护自己,抵制外国入侵,必须依靠诸侯国的保护,导致周天子的地位持续下降,最终形成春秋争霸的局面。
周平王东迁的背景
西周末,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非常宠爱赞,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都非常不满。为了取悦赞美,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立赞之子伯服,立赞为后,不顾王室的反对。赞是赞国思姓的女儿,沈后是沈侯的女儿,沈侯是姜姓,引发了思姓与姜姓之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此外,外敌入侵频繁。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受到游牧部落的入侵。公元前771年,沈侯联系犬荣进攻幽王,诸侯没有来救他。犬荣和沈侯迅速进攻镐京,幽王迅速逃到历山,被历山之荣杀害。这时,关中布满了军人,宫殿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
平王东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据史料记载,宣王末年,西北关中地区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岐山地区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灾害,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周太史伯阳父认为这是周灭亡的征兆。此外,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img]383830[/img]
周平王东迁的过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全国各地的诸侯才知道,原来的犬戎真的进了镐京。于是,他们带着大队的人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把原来的王子当成了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没想到这些诸侯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又进来了,而且经常进攻。当时京师宫被烧毁,国库亏空,西部很多土地被犬戎占用,边境烽火年复一年。因此,平王与群臣商议迁都洛邑(今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生活在世界上,但四面受敌;至于镐京,左边有萧山、函谷关,右边有陇蜀,沃野千里,绝对可以称之为天府之国。现在,如果大王想放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行!“平王没有听周公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人,所以在洛邑建国时,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诸侯的控制之中。诸侯各霸一方,展开了500多年的残杀。
[img]383831' />
从东周开始,周平王迁都洛邑,其中周平王执政50年。东周是周王室逐渐衰落,最终亡国的时期。此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蚕食的情况下,控制范围逐渐缩小,@ 洛阳附近的地盘只剩下200公里的周方圆。与此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周桓王十二年(公元前708年),周桓王带领军队去攻打叛逆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还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此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但世界共主的虚名依然存在。
但以“共主”的名义,天子依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强大的诸侯国利用王室的旗帜“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各强国以勤奋之王为借口,变相威胁周天子奖励爵位和封地,以支持周朝的旗帜完成霸权。积极发展自己的力量。公元前367年,周王室争夺权力,东周分为东西两部分。在河南(今洛阳)被称为西周公(或西周君),在巩(今巩义)被称为东周公(或东周君)。后来分别被秦灭了。
周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从天下共主变成傀儡王室